初中端午节作文

2021-09-15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端午节作文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中端午节作文 篇1

  一年的端午节,又到了赛龙舟吃粽子的时候。在这个热热闹闹的季节里,我怀念起了家乡的端午节。

  我的家乡是木兰溪上的一个小镇,端午节的气氛特别浓厚。家乡的端午节是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的。家乡过的端午节流传的风俗: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赛龙舟,中学生作文《初中写端午节的作文》。

  糕是为祭祀祖宗用的,是用面粉或用米磨成粉发酵后加糖做成的,松松的、甜甜的,很好吃。 记得每年五月初二,母亲都会从棕树上砍下一朵棕叶,捆在高高的四方桌桌脚上,顺着叶子的纹路扯成一条一条的,末端还是连在一起的,用来捆粽子。洗好的粽叶和糯米端过来,还有调羹和筷子,一切准备就绪,就搬来小板凳开始包粽子。而我就在旁边蹦来蹦去的,不停地问什麽时候才能有粽子吃。看着一片片粽叶在母亲灵巧的手里神奇地变成一个个精致的粽子。没多大会的功夫,桌脚上就挂起来一串串精巧的粽子,解下来提在手里沉甸甸的。就那样提着棕叶的梗一并放进大大的锅子里,得煮上好半天才能好,等吃上粽子多半都到了下午了。等到一揭开锅,一股浓郁的棕香肉香立即扑鼻而来。 家乡的端午节有吃螺的习俗,据说是小孩在这一天吃螺会变得聪明。螺这东西当时不昂贵,五分钱就能买一盎,村里几乎家家都买得起。初三这一天,卖螺的小贩会满村里吆喝。小孩们向大人讨了钱、买了螺后聚在一起吃;孩子们吃了螺,留下螺壳,就屋顶上扔,弄得旧瓦片喀啦喀啦作响,其乐无穷。 オコ跛囊辉纾大人就会叫小孩们去田埂拔一捆沾着露水的艾草,回来插在门框上。大人们说这样驱蚊虫、能避邪。等插在门框上的艾草渐渐被风干了,就成了药。夏天村里的小孩容易得胀肚子,肚子鼓鼓的。拔一根干艾叶放在锅里煮。蒸气冒出了一股好闻的香气,在屋里绕来绕去,冷却后让胀肚子的小孩喝下,有时肿鼓鼓的肚子就会渐渐瘪下来。 初五是过端午节的高潮。家乡民俗认为,五月为恶日,悬挂艾叶如旗、昌蒲似剑,可驱邪除秽。每当五月五端午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在清晨去采带露水兰草、金银花、铁芒箕、番石榴叶、榕叶的“五味草”,当然还要在午时上井里打一桶甘甜的清泉。这水,都是泉眼里流出来的,没有任何污染。在端午节这天,水最凉,喝起来也最可口,喝了这天的水,可以保佑一年健康。用“五味草”和“午时水”煮鸭蛋,剩下的水给小孩洗澡,换上新衣服看下午的划龙舟。据说是水乡蚊虫多,用“午时水”洗澡可防叮咬。

  端午节前,村里的小孩都会缠着母亲或祖母给打个“蛋兜子”。“蛋兜子”是用五色丝线结成一个精致的网络子。用“五味草”煮鸭蛋,会把鸭蛋染得黄黄的。装进网络子里,挂在胸前衣襟的纽扣上,胸前的衣服通常也被染上一圈黄渍。出门一碰上小伙伴,就把鸭蛋掏出来,对碰撞,谁的蛋壳先破了,谁就输了,就剥了壳吃掉,有一种淡淡的五味草的清香。小孩子对于鸡蛋很感兴趣,并不是因为他们特别的喜欢吃,而是因为他们特别的喜欢“斗蛋”。带上几只蛋,早早的来到教室,几个一群在课桌上拿蛋对撞,谁的蛋被撞破谁就输了,好胜的小孩们玩得可开心啦。 龙舟竞渡是一种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色彩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有利于增强人民体质,培养勇往直前、坚毅果敢精神的民间活动。我家乡龙舟竞渡据说也是为了纪念楚大夫屈原:“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

  端阳的下午,四乡八邻小孩们穿上新衣服,佩带“香囊”和“蛋兜子”,高高兴兴地跟着大人们观看龙舟竞渡。岸上人头攒动,翘首瞻望;溪面龙舟灿烂,一字排开;船队服色分明,沿岸彩旗飘扬;一声炮响,船如箭发。执旗手站在船头,挥动令旗,助威呐喊;锣鼓手敲起锣鼓,节奏声声,扣人心弦;划桨手赤膊上阵,齐心协力,溯流奋进。竞渡完毕,夺标龙舟披红绸,插红花,放鞭炮,摇头摆尾绕江向观众致意,似英雄凯歌颇自豪…… オダ肟家乡好多年了,隔着遥远的时间和空间我仍能嗅到那股棕叶的清香。妻子和我都 是从家乡出来的,每年端午节,妻子也会用“五味草”煮一些鸭蛋,也会从市场买一点螺煮给女儿吃。现在,超市可以买到各种的粽子,有包红枣蜜饯的、有包蛋黄果肉的;妻子也会包一些粽子,但我怎么也吃不出母亲包的感觉,怎么也感觉不到端午节那个闹烘烘的气氛。 20多年过去了,我仍然怀念家乡的故土,怀念家乡的人——勤劳善良的人民,简单而古朴,充满生活情趣的人,永远忘记不了家乡的端午节!

初中端午节作文 篇2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一提起这首民俗瑶我就想起端午节,想起端午节就想到了一个传说:公元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体。有位渔夫拿出米团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让鱼虾蟹吃饱了,不去咬屈原的身体,人们见后纷纷效仿。一位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要要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原。后来帕米因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今天的粽子。

  端午节为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每每到端午节,姥姥就会送来香甜的粽子,看到一个个油亮饱满的粽子,真想马上剥开咬一口,解开棉线,剥开粽叶,糯米的粘性使一粒粒糯米紧紧地抱在一起,咬一口,香甜的馅儿便进入口中。糯米、蜜枣、豆沙、花生咀嚼在一起让我越吃越觉得美味,香!

  端午节真令人快乐!

初中端午节作文 篇3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在这阵阵儿歌声中,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国传统佳节——端午节。

  要问端午节的来历,可有很多故事呢。就给大家讲其中一个吧: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位爱国诗人叫屈原。屈原在楚王的身边做官。昏庸的楚王总是听信那些奸臣、小人谗言,不听屈原的忠言。后来楚王竟把屈原削职流放了。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都城被敌军占领,百姓遭殃,惨不忍睹,屈原非常悲愤,于是跳江自杀。人们非常伤心,划船找屈原的尸体,还包粽子给鱼虾吃,希望鱼虾不要伤害屈原的'尸体。于是,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就把这一天作为“端午节”,用包粽子、赛龙舟的形式表达对屈原的缅怀之情。

  端午节还有很多习俗呢!包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则是为了避邪。粽子几乎是每家每户过节必不可少的物品。奶奶在包粽子前,总是要先把粽叶泡上很长时间,再煮一煮。包粽子时,先取三片煮好的粽叶,围成一个圆锥形,然后往里面放些糯米,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添加不同的馅料,诸如:花生米、红豆、肉、蜜枣等等。再用棉线捆起来,一个玲珑可爱的粽子就诞生了。但现在还不能吃,还要把包好的粽子煮上一天,到第二天我们就可以大享美味啦。解开一个热腾腾的粽子,蒸汽直冲天,而粽子活像个老爷舒服地躺在粽叶里。糯米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晶莹剔透,就像一颗颗璀璨的钻石。糯米的浓香夹杂着缕缕草叶的清香,沁人心脾,我顾不上烫,咬了一口,含在嘴里,越嚼越有滋味。

  在今年的端午节里,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还品尝了美味的粽子。这真是个快乐且有意义的端午节!

初中端午节作文 篇4

  大家都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吧!

  在我家,奶奶总会忙着包粽子。

  早几天,奶奶就会去超市买来糯米和粽叶,然后把粽叶放锅里煮一下,再捞出来用刷子刷干净,等到端午节那天就可以拿来包粽子了。

  端午节那天,我和妈妈还在睡梦中,奶奶就在喊包粽子了。只见奶奶准备了好几种馅儿,有蜜枣,豆豆,猪肉,我最喜欢吃蜜枣了,妈妈则喜欢吃什么都不加的白粽子。“动手吧!”

  奶奶说。我和妈妈相视一笑,因为妈妈是第一次包粽子,我吗肯定不会包的了。但还是跟奶奶学学,试一试才知道会不会吗!

  我和妈妈各自拿起粽叶,按奶奶所教的一步一步来。因为是初次包粽子,妈妈笑着说:“怎么搞得,看起来简简单单的,做起来手比脚还笨呢!”

  我听了,看了看妈妈手里那不成形的粽子,哈哈大笑起来,和我的差不多吗!

  要角没角,太太难看了。奶奶则鼓励我们大家:“第一个不行,第二个肯定会有进步的。”就这样,妈妈倒是一个包的比一个好,而我还是没学会。

  不会包粽子就来煮粽子,我把奶奶包好的粽子一个个放入锅中,加了水,然后烧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一股粽子香味便飘了出来,我静静等待着我爱吃的蜜枣粽子。我过了一个难忘的端午节,真希望每年可以这么开心。

初中端午节作文 篇5

  又是一年端午节,端午来了又去了。

  看到粽子,我总是在不经意间想到了端午。

  时光总是过得好快,白驹过隙,一晃即至。儿时总觉得人生的路太长,时间总是太多,总是不紧不慢,没有想得那么多,日子总是悠闲,心情总是舒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童年是人生中唯一的一段完美与快乐的时光。对于我而言,今年的粽子不比儿时的香。

  好怀念儿时的粽子啊,是那么的格外香甜,那么的松软可口,回味悠长。没有今天的食品添加剂,没有进行人工造色,不用防腐,随煮随吃,总是带着片片新鲜粽叶的缕缕清香。

  记得儿时每年端午,就和父母一起去外婆家,而去外婆家总是我们兄妹俩最快意的事情了。既好玩,又有好吃的,虽然就是极为简单、极为平常的,一些外婆亲自炒作的地瓜片而已,放到口里嚼起来却是那样的香。

  还在出发前,脑海中就已浮现出了外婆的身影,早就依在门口,靠在门框上,用双手搭在眼眶上,做成一个望远镜,两道慈祥、和善和深带笑意的目光向远方眺望,穿过片片田畴,越过那长长的山坳,迎接我们的到来。

  终于出发了。一路上,欢呼雀跃,你追我赶,好像有使不完的力气,用不够的劲了。还只到中途,就已体力不支,连问妈妈,“还有多远?”“还要多久?”真是望眼欲穿,心早就飞到外婆的身边了。

  好在爸爸早有准备,挑了一副竹蔑制作的箩筐。连忙跳入箩内,一路悠悠晃晃。一时兴起,在箩内欢歌笑语,一路欣赏风景,一路唧唧喳喳,指指点点。兴致一来,还故意攀着箩筐的绳子晃来荡去,全然不顾爸爸的汗水在白花花的阳光下默默流淌,晶莹发亮……

  好不容易,终于到了。一段十八里的路程,十八道山弯弯,好似过了几日的时光。可以嘘一口气,我们终于见到外婆了。外婆早就靠在门框上,看到我们,第一句话就是“洪儿,怎么才来呀?”

  此时外婆正在锅里煮第一锅粽子,锅内水声鼎沸,还在屋外几十步外就已闻得那一丝丝沁人心脾、烂熟于心的清香。

  于是,我们又吵着外婆“我们也要做粽子!我们也要做粽子!我们也要做粽子!”。外婆连连应声道,“好!好!好!”,于是我们兄妹两人和早就到了,乱作一团,满屋乱窜的表兄表妹们忙拿起砍刀,跟随着外婆到屋后的堪上,砍取扎粽子所用的棕叶,再摘来粽片,清绿绿的一片片粽叶子,摘后用剪子去掉尖尖的顶角,剪平叶头,然后一片片放入脚盆中用清亮亮的山泉水一泡,仔细清洗后,更加地绿得闪闪发亮。

  当外婆调制好经浸洗后的山糯米后,一端出盆子来,刚一现眼,我们就跳了起来,抢着围拢过去。我们早就急不可待了。学着外婆的样,“鬼画符”般的扎起粽子来。有的是全然扎不拢去,翻来覆去就是不像一个粽子,有的是扎得稀稀松松,一下锅煮就散了。外婆也不责骂,总是笑意盈盈,夸我们“扎的好!扎的好!扎的好!”

  当粽子出锅后,捞出水面,透着滚荡的热气,剥开清香的粽叶,一个黄灿灿的粽子就一览无余地展现在你的眼前了,不待你张口,口水早就流了出来……

  外婆去了好多年了,再也没人亲手扎粽子了。市场买的粽子,已经不再是原汁原味,古色古香,放到嘴里,无论如何也品尝不出童年记忆中粽子的那般韵味,那股清香……

  现在的孩子和外婆也没有那么亲近了,连一个小小的粽子也吃不出什么味道来了。

  平日街头随意可见的粽子,我总觉得没有端午的香,心头总是少了一股端午的气息与韵味。

  年年端午,可现在的孩子们似乎已经不屑于吃粽子了。

初中端午节作文 篇6

  粽子香,花灯亮,迎来了美好

  一大早,我就闻声起了床。原来是奶奶在包粽子。看着奶奶包,觉得好玩,于是我也照葫芦画瓢:先将粽叶卷成圆锥形,再把糯米放到圆锥里,抚平,然后裹起来,用绳子捆好,一个可爱的小粽子便诞生了!就在这时,我想起了一个故事。

  有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为了让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向皇上提出要联合楚国,一起对抗秦国的意见。但皇上不但反对,还贬去了他的官职。在农历五月初五那天,秦军攻破了城门,屈原便投了汨罗江。当地村民为了江里的鱼咬屈大人,纷纷向江里投饭团。至今就演变为了粽子,而农历五月初五那天,也就是端午节了。此时,粽香四溢,粽子蒸好了。馅儿里的红豆,咬一口,心里也甜丝丝的!

  吃完粽子,我走出门,发现门窗上都插着艾叶,这是为什么呢?

  相传,有一个神仙,认为世间的凡人都变坏了。可是有一天,他看见一位妇人,抱着大孩子,牵着小孩子,非常疑惑,便问那位妇人。那位妇人回答说:“这是我妯娌的孩子,这孩子父母双亡。真可怜啊!”原来这世上还有好人!神仙告诉她,把艾叶插在门窗上,瘟神经过她家就不会有瘟疫了。妇人回家的路上,一传十,十传百,结果整个村子都安然无恙。没想到这小小的艾叶,居然有这么大的功劳!

  在我老家,还有游花灯的习俗。夜幕降临的时候,一队队人举着花灯,有的像繁星;有的像长龙;有的像笑脸……在星空下熠熠闪烁。

  粽子香,花灯亮,送走了欢乐的端午节。

  六年级:陌上旅人

初中端午节作文 篇7

  夏季异常炎热,有个传统节日在令人烦闷的夏天中带来一样好味道,这样一个味道是只要你走在路上都会闻到的米饭香气,这味道冲入你的鼻腔,是会让人昏头的。

  如果根据农历的话,夏季第一个节日就是端午节,而我所说的香气也就是每逢端午节必吃的传统美食——肉粽,肉粽有分北部粽和南部粽,我个人是偏向北部粽的,当你走过肉粽摊的时候,那被高温烘炒过的虾米及香菇阵阵香味飘来,一闻到唾腺不自觉的发达,吞都来不及就从嘴角流出,当你回神时,你的双脚已不自觉的走到摊贩前,每个人一次都不只买一个,因为会想一吃再吃,而我喜欢的北部粽呢咬在口中饭是比较粒粒分明,需要多咬几次才能品尝到藏在饭中的叶香,至于北部粽里的料啊虽然较南部粽少,但虾米﹑香菇﹑菜脯和猪肉,各个都炒得相当入味,咬下那带点酱油的配料在口中爆开,使你不停的吃下去。

  端午节的重头戏是肉粽,肉粽的重头戏米饭,米饭也是美味的关键,只要一到炎热的夏季,我最期待的就是端午节,喔!

  不对,是令我想整整一年的美食——肉粽。

初中端午节作文 篇8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撤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小时候我 最爱唱这首儿歌。因为每次唱这首歌的时 候就又有的吃,又有的玩啦!

  端午的前一天,家家忙着包粽子,我家 也不例外。这一天,奶奶是大忙人,我是小 忙人。因为奶奶包粽子的手艺最好,而我 是奶奶的心头肉,自然要在一边帮忙唆。 每次奶奶包粽子的时候总是左手拿着粽 叶,先把粽叶卷成一个空心的锥体,然后用 右手抓米,放进空心的锥体里,直到装满为 止。接着,奶奶用棕叶紧紧裹住锥体。最 后,再用一根蓑草把粽叶紧紧扎住。我呢, 就在一旁“指挥”―这个粽子包果脯的,那个棕子包咸肉的……奶奶呢,就笑眯眯 地照我说的做。等奶奶包好了粽子,我就 3个、5个、10个地把那些小巧玲珑的棕子 连成串……可惜每次不等奶奶把棕子包 完,我就趴在凳子上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爷爷总会早早喊我起床, 让我和他一起从田埂上砍来艾叶插在门窗 上,说是可以驱蚊,还能避邪。

  早餐当然是粽子。吃棕子的时候,我 喜欢用筷子插在粽子上,然后蘸上白糖。 哇!香喷喷的粽子可好吃啦,我一口气能 吃掉好几个呢!除了棕子,桌上还会有咸 鸭蛋、鲜鸡蛋和妈妈从超市里买来的绿豆 糕,足够我们一家吃个痛快!

  吃完早餐,奶奶总是会用红、黄、蓝、 白、黑五色丝线缠在我的手腕上,还要我佩 戴上她亲手缝制的五颜六色的香囊才许 出门。

  午餐也很丰盛。除了荤菜,还少不了 这几样菜:糖拌西红柿、炒觅菜、凉拌胡萝 卜、烧海虾、红红的西瓜,妈妈说这是“五 红”。

  我喜欢端午还因为爷爷的肚子里有说 不完的关于端午的有趣故事。从战国时吴 国大将伍子青掘墓鞭尸到越王勾践演习水 师;从东汉时期的烈女曹娥到楚国的爱国 诗人屈原……爷爷真不愧是当教师的,他 说他的故事能一直让我听到老呢!

  我爱端午节,它既让我快乐又让我感 到神奇。

初中端午节作文 篇9

  端午节为每月农历初五,相传是为了纪念古代大诗豪和爱国者屈原而设立的节日。

  在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粽子香甜可口,油而不腻,美味极了。随着时代的变迁,粽子的口味也在不断变化,从最先的饭团到如今的鸡肉,猪肉,羊肉……从以前的单调到如今的多样,足以证明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粽子分为两大类,南 派以咸粽子为主,北派则多以甜粽子为主。咸粽子,油而不腻,里面的馅料多以一块不肥不瘦刚刚好的肉,一块香香的蛋黄,加上花生米……咸粽子,口味丰富美味无比。我就偏爱咸粽子。甜粽子口味虽丰富,但不如咸粽子般清爽,十分油腻。

  在端午这一天,人们还要赛龙舟,传说是在屈原跳江自尽后,人们为了寻找他的遗体,出动了大大小小的船只,但最终还是没找到。人们为了寄托哀思便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设下一个项目,名为赛龙舟。赛龙舟从古代的缅怀到如今的比赛.

  每到端午节,佩戴香囊和系五彩线是必不可少的。大人们要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的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栓好了的五色线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才可丢掉。妈妈告诉我说,据老人们讲,这样可以避免灾害,由此可以保安康。

  啊!端午节既能吃上美味的粽子,又能看上精彩的赛龙舟比赛,真是趣味无穷啊!我真希望每天都是端午节那就好了!

【【必备】初中端午节作文集锦九篇】相关文章:

1.【必备】初中端午节作文集锦8篇

2.【必备】初中端午节作文集锦五篇

3.【必备】初中端午节作文集锦6篇

4.【必备】初中端午节作文集锦7篇

5.【必备】初中端午节作文集锦9篇

6.【必备】初中端午节作文集锦5篇

7.【必备】初中端午节作文集锦六篇

8.【必备】初中端午节作文集锦八篇

上一篇:我家端午节作文 下一篇:描写端午节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