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习俗作文

2021-09-16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习俗作文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端午节习俗作文 篇1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端午节最重要的活动是龙舟竞赛。

  比赛的队伍有热烈的掌声。欢呼声和鼓声中划着龙舟前进。这项活动是由当时汨罗江畔的居民在江中划船寻找屈原演化而来的,这个传统一直保持了两千多年。在端午节,最受欢迎的食物就是粽子。粽子是用糯米包着肉。花生。蛋黄以及其他材料,再用竹叶包裹而成,而粽子的传统则是来源于汨罗江边的渔夫将米丢入江中,平息江中的蛟龙,希望它们不要将屈原的尸体吃掉。因为端午节流行于汉。

  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区,所以各地都有各地的特色。

端午节习俗作文 篇2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一提起这首民俗瑶我就想起端午节,想起了关于端午的传说和习俗。

  战国时楚国有个诗人叫屈原,他屡次直谏楚王,楚怀王不听他的谏言,结果亡了国。他在悲愤中跳入了汩罗江。人们担心鱼儿吃了屈原的尸体,就往河里扔粽子,让鱼儿吃,这样鱼儿就不再吃屈原的尸体了,后来这一天就被定为端午节。

  每到五月初三,妈妈都会准备五种不同颜色的线,然后嘴衔着一头,两手不停地搓捻,不一会五条线就合在一起了。妈妈把我的手腕、脚腕处都系上五彩线。系好后妈妈心满意是地说:“这下好了,五色线系上,一年都不会生病喽。”

  端午节还有个习俗要吃粽子,粽子是怎么做的呢?我亲眼见了妈妈包粽子的过程:只见妈妈先将糯米、大枣、白糖准备好,然后搅拌均匀。

  接着,妈妈又找来了几片又长又大的叶子,将搅拌好的原材料包在里面,包成一个个三角形,最后用一根绳子绑好,粽子就包好了。

  包好后放在锅内煮,不一会儿一股香味扑面而来。又煮了一会儿粽子熟了。

  我迫不及待的拿了一个,咬了一大口,米饭的香甜和叶子的清香融为了一体,真是美味佳肴。

  端午节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一种爱国精神的传承,也是家庭团圆的时刻。

端午节习俗作文 篇3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在饭厅快快乐乐的吃着粽子。我突然问爸爸:“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呢?”爸爸说他也不知道,其他人也纷纷表示不知道。于是,我只好自己去翻书查找。

  相传在古代,楚国谋士—屈原深受楚怀王的重用。那些卑鄙小人就经常在楚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楚怀王渐渐不用他了,屈原见自己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悲愤不已。有一回强大的秦国派人找楚怀王议和,屈原看出这是秦王的阴谋,便去劝阻楚怀王,没想到楚怀王不但不听他的,还将他驱逐出都城。结果楚怀王一到秦国就被关机牢房里,三年后因忧郁成疾死在了秦国。楚怀王死后,楚襄王即位后,整天吃了玩,不理朝政,楚国一天一天衰弱下去。屈原多次劝说楚襄王,反而被流放到了遥远的汨罗江边。后来亲王占领了楚国的都城,屈原知道了这个消息后悲痛万分,因不愿做亡国奴而于农历五月初五这天跳进了滚滚的汨罗江里。后来百姓们为了保全屈原的尸体而往江里面投放粽子和鸡蛋,希望江里的鱼不要吃屈原,还把船装扮成龙的样子在江面上划来划去以便驱赶水怪。从此为了纪念屈原的爱国精神,就把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

  喔,原来端午节是这样来的。

  有关这传统的节日,有很多种说法。在此我只想说我家乡的端午节。

  自从我能跟在哥哥,姐姐后面跑开始到离家工作几乎每个端午节都是在村子西北的最高的沙丘上过的。

  有很多年,我爷爷都黎明前就挑过来无根水,又上山采回艾蒿草放在窗台上,夹在门把后,还夹在我们姐弟几个的耳朵上。这过节的气氛就是在这艾草的淡淡清香中弥漫开来。无需任何华丽的语言,满是对儿孙健康,幸福的祝福。

  有时我爷一给我夹上我就能醒过来,而有时却是闻到那艾蒿的阵阵清香后慢慢才从睡梦里醒来。不管咋醒这天早晨没喝无根水以前是不能说话的。平时叽叽喳喳闹个不停的我们几个这天都很乖的,喝完无根水,象征性的用无根水洗洗脸,下一个程序该分鸡蛋了。鸡蛋是我妈或我姑起早煮好的,但得分好。那时鸡蛋不是天天有,不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大哥是男孩,爷爷奶奶总分给他s十个,而我们姐妹几个能分到六道八个。每每这时看我撅嘴奶奶也能偷偷的多给我一两个,还不忘在我后脑勺上轻轻拍一下。

  我们揣好分得的鸡蛋,叫上左邻右舍的小朋友很早就出发。必须在日出前爬到北沙丘的最顶端,然后回头再看日出。五月末六月初的家乡已绿成一片,每家每户的孩子,还有邻村的都从四面八方往这赶。

  男孩们领着小狗,吹着口哨从我们身边呼啸而过,看谁能第一个爬到最高呢。往上爬时不穿鞋的,网上裤腿就上,有时还倒滚回去。每爬上一个小山丘拿出鸡蛋相互磕一下谁的现碎现吃她的鸡蛋,所以分鸡蛋时都挑红皮儿的小一些的。

  登上最高处的都很自豪的跟下面的挥手,喊叫,就这样边吃鸡蛋边上。四五个人扯着手唱着歌上,春风伴着欢笑飞舞,春日迎着我们升起。北沙丘的每一粒沙子也都欢快地在震动。

  等疯累了,玩够后,满身是沙子的我们回到家时,香喷喷的韭菜卧鸡蛋,还有我妈烙的荞面饼已经摆好了。

端午节习俗作文 篇4

  眼看端午节一天天的临近了,那象征端午节的各种形式,不同馅儿的粽子也琳琅满目的出现大小超市的货架上了,当然那些小商小贩也不甘落后,在他们的摊位也相继摆满这样那样的不同式样的粽子。你要自己包也行,糯米有得卖,粽叶也有人卖,无论那个在集市上都能够买到。

  端午节是我国的四大传统节之一,也是民间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流传下来的习俗。说到屈原,让我想起了他的“世人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叹息。纵观当今社会,又有多少人沉醉于社会的那些个大染缸里不愿意醒来呢!还有人自我解嘲道:“常在染缸边上走那有不湿鞋”的论调。其实那些人只不过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罢了。你不清,你想浊,又何必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 。无论什么时候都是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我们每一个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不要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那些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的只不过是为自己的罪责开脱罢了。历史上的屈原不是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了吗,所以他最终选择了清而受到人们的尊重流传千古,也才有了今天的端午节。

  说到端午节,粽子是必不可少的吃食之一,而且由于地区的不同,不仅馅儿的用料不同,不过主料都是糯米,只是在糯米里参各式各样的配料,喜欢素的就参一点点紫米,或是花生什么的,而喜欢荤的则放一些牛肉火腿什么的,当然也有的人喜欢什么都放一点点的,总之,你到超市就可以随心所欲的挑选到自己喜欢的一种。

  所包叶子也是因地区而异各有所别,有的地方用竹子的叶子来包,有一种叫大棕竹子的叶子人们就拿它来包粽子;有的地方用粽花的叶子,粽花可以做扫把,而叶子就被人们用来包粽子;有的地方用的叶子则是属于兰棵植物的一种,这种叶子不仅叶片绿色间带有点点白色斑点,当然极少的的斑点是金黄色的,而且本身就具备一种兰草的自然清香,所包出的粽子在煮熟之后叶子的绿色不会染饭,而且能够把叶子那份兰草的自然清香渗透于粽子里面,吃起来就自然而然有一种兰草的清香了,糯米的清香加上兰草的清香在包的过程中就能够淡淡的闻得到了,在煮的过程中更是香飘四溢,糯米饭的清香加上粽叶的清香吃在嘴里是别有风味,所以在包粽子的叶子中是特别好的。遗憾的是我在网上根本查不到这种属于兰棵植物包的粽子图片。

  在我们华宁县的县城以及所属的周围的乡村到各个乡镇所用的叶子也是不尽相同的,县镇以及所属乡村包括山区用的叶子就是属于兰草的自然清香粽叶,而盘溪、华溪用的是粽花叶子,所包的粽子不仅在煮以后会染成绿色,而且没有那份兰草的自然清香。华宁用来包粽子的这种兰棵植物叶子多生长在山区一些背着太阳阴暗潮湿的地方。只要没有霜雪的侵袭,这种粽叶一年四季都是常青的。现在有的人家把它作为观赏植物来栽种,我家门前就栽着一小块,每年端午节不用去买粽叶,用自己家种的就够了。

  说到包粽子,也把我的思绪带到了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在那个穷的叮当响的生产队时期,市场上是没有粽子卖的,要吃得自己包,那个时候能够有糯米包粽子就不错了,其它配料是谈不上的,能够吃得起粽子的人家也不算多。我们这里还有一个习俗,无论哪家的儿子定了人家的闺女做媳妇,在没有结婚以前每个传统节都得给女方家送礼,而端午节送的礼物中粽子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即便自己家吃不起粽子,到了端午节也要准备好粽子送女方家的礼,而并不是每一家的女主人都会包粽子,所以只能请人包了。

  我家当然是吃不起粽子的,不过我妈妈却很会包粽子,所以每年临近端午节的时候,周围乡村的人家都会用捞饭的烧箕抬着糯米和叶子以及扎条来叫我妈妈给包了,扎条那个时候多用棕叶撕开成条状,也有的用麻线。当然包粽子是在晚上,在水油灯下,有的时候一个晚上都会来好几家,排着队等。在包粽子的过程中童年的我就坐在旁边手托下巴目不转睛地看着,只见我妈妈把一个或是两个粽叶叠在一起两手叠成一个锥形,然后左手拇指和其它四个手指头轻轻掐住,用右抓米放入,待装满那个锥形的圆筒之后,再用一支筷子插几下,大概是为了让糯米实落,然后在叶子的搭接处插入一个或是两个叶子,如果不平就用剪刀剪一点点,封起口来,右手抽一条扎带扎起来就完成了,当然要借助牙齿来结疙瘩才能完成,因为右手不能放开。那个时候的人没有现在的意识和观念,包粽子也是不收钱的,只当是帮忙,有识相一点的在包完了之后会拿两个粽子分给我和两个弟弟,当然我妈妈也会客气的说句客套话,我和两个弟弟则是欢喜不已。不识相的也就抬着走了,我的妈妈也没有什么什么说的,反正是会在手上的活儿。

  我妈妈不仅会包粽子,而且会包各种不同花样的粽子,有一种叫四角粽的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包的,四角粽是四个角一样大,需要两个大小差不多的叶子,而且需要长形的,一个叶子叠两个角,两个角是正叠一个,反叠一个,然后装上米,插在米里,然后再叠另一个叶子的两个角,最后两个叶子的口连在一起,就成为四角粽了,由于四角粽比较挑拣叶子,所以能够包的叶子也比较少,也很少包,所以大部分还是一般性的粽子,当然一般性的粽子也就容易多了。

  记得在土地下放以后,我妈妈还包过粽子去卖,因为有几个四角粽子,所以一下子就被人买去了,大概觉得好奇吧,现在在市面上我都没有看见过那样包法的粽子,遗憾的是在网上图片中也查不到。

  包粽子的糯米得先淘一下,把水控干,不能含太多的水分,所以得用捞饭的烧箕装,粽叶是把没有叶子的靠近根部的茎用剪刀剪了,然后洗干净了,在包的时候不能太紧了,不然煮不熟吃,当然也不能太松了,不然就散了。对于这个包粽子的巧技我始终没有学会,我会包,问题出在捆不起来,一捆就散,大概因为我的手太小了,在扎的过程中握不过来,所以一扎就散了。现在好了,不用自己包也能够吃到清香的粽子。

  不过在我们吃粽子的同时也希望我们每一个人不仅知道吃粽子的习俗,端午节的来历,多给我们的孩子讲讲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让孩子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是古代伟大诗人屈原投汩罗江的殉国日。

端午节习俗作文 篇5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

  这天,我和妈妈到街上去买菜,我闻到一股粽子香.回到家,我突然想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又有哪些风俗?我便想去问妈妈,而妈妈却说:“你自己去查书就知道了.“我心里暗想:求人不如求自己,说干就干.

  我找到了百科全书,翻开它,它说:“端午节这天,人们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学者闻一多认为,端午节是龙节,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数民族纪念龙神的日子.南方一些少数民族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无论南方北方,这一天还要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王“字,还要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

  这时,妈妈叫我吃粽子.我看见香喷喷的粽子,情不自禁的唱着关于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节习俗作文 篇6

  一年里,我最喜欢的节日就是端午节。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五节。是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是;吃粽子,赛龙舟,插艾叶,喝雄黄酒等。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

  端午节一早,我刚睁开眼,就看见奶奶在外面忙真什么。过去一看,原来奶奶在插艾草,餐桌上还摆着用艾草煮成的鸡蛋和几个想喷喷的粽子。这时我才想起今天是端午节。看着煮的绿绿的鸡蛋和香喷喷的粽子,口水都忍不住要流下来,几分钟,两个鸡蛋和粽子就没了影。

  到了晚上,爷爷把饭上完了,爷爷从柜子里拿来一个瓶子像是药酒的什么东西,还要我们每个人喝一口。我问爷爷;‘这是什么呀?’爷爷笑着说:“这是雄黄酒,喝了能避邪。”我端过雄黄酒,喝了一口,感觉辣辣的,但心里想着:这样我就可以避邪了,辣算什么。

  端午节过去了,但它留给我许多美好的回忆。

端午节习俗作文 篇7

  今天下午放学回家,一进门便闻到一阵浓郁的清香。我问奶奶什么东西这么香?奶奶说是在包粽子,因为马上就要过端午节了。说完便和我讲起了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奶奶对我说:“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但不是都叫‘端午’的,有的地方称为女儿节,有的地方称为重五节……”在这一天要赛龙舟和吃粽子,这些都是为了纪念屈原。

  “那端午有习俗吗?”我迫不及待地问。

  “当然有。”奶奶说:“端午也叫重五,所以都与‘五’有着紧紧的联系。比如要系五种颜色的长命绳,要插‘五端’,还要吃‘五黄’。”

  “长命绳有哪五种颜色?”我好奇地问。

  奶奶说:“有红、黄、蓝、白、黑。”

  “那五端呢?”我追问道。

  “有菖蒲、艾叶、石榴花、蒜头、龙船花。”

  “那五黄呢?”

  “有黄瓜、黄鱼、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和雄黄酒。每个地方的五黄都根据地域的不同而略有不同”奶奶耐心地回答我提出的一个又一个问题。

  我感叹道:端午节的学问真不少!

端午节习俗作文 篇8

  端午节来啦,来告诉大家我知道的端午节习俗吧!

  习俗一:包粽子。

  包粽子少不了这三样东西——粽叶、糯米、绳子,先把鲜粽叶在锅里用水煮软,捞起用凉水冲洗干净,展平,放上泡好的糯米,包成三角形状,用绳子捆好,这样粽子就包好了,煮熟就能吃了。如果你想吃的更丰富,可以在里面包上红枣、花生、百合,甚至还可以包上肉或者咸鸭蛋黄。

  习俗二:赛龙舟。

  赛龙舟时,二十三个人先坐在一条装饰有龙头龙尾的长船上,他们中二十人是运动员,一个舵手,一个锣手,一个鼓手。舵手在船头控制龙舟前进中的方向,比赛开始后,大伙按着锣手和鼓手敲出的节奏用力地向前划。

  习俗三:戴香包。

  香包是用薰衣草和玫瑰的干花瓣或者艾叶、丁香等中草药用鲜艳颜色的布缝成各种各样好看的形状,再装饰上绳扣和各种小摆件。香包可以避邪、祈福,还可以驱蚊,现在我们买香包主要是用来当着小礼物送给别人。

  这些就是我所知道的端午节习俗。虽然我没有参加赛龙舟,但是我包了粽子还戴了香包,还是觉得这个端午节过得很充实。

端午节习俗作文 篇9

  香喷喷的粽子熟了,黄澄澄的雄黄酒酿好了,赛龙舟的船也准备好了,端午节也就随风而来了。 端午节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传说是为了纪念大诗人屈原的。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位著名的大臣,名叫屈原。他不仅诗词写得好,还有相当的谋略;既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政治家。屈原出身于楚国的贵族,起初颇受楚怀王的信任,曾做到左徒的高官,他主张改良内政,联齐抗秦。但是,楚怀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由于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进谗言使怀王疏远了屈原。

  结果楚怀王被秦国诱去,囚死在秦国。顷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一再遭到放逐。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对前途感到绝望,就在农历五月除五投汨罗江自尽。屈原写了很多不朽诗篇,比如有:《离骚》、《天问》等等…… 端午节还有许多别名,有:浴兰节、女儿节、五五节、端阳节等等……

  我非常喜欢端午节,因为这其中寓含着很丰富的意义。

端午节习俗作文 篇10

 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要吃粽子、赛龙舟、悬艾叶、我最喜欢看赛龙舟的比赛了,这比赛并不是为了争谁第一水第二,是为了在观众面前展示他们娴熟的技能与美好的姿态。

  我先来说说粽子吧。粽子是用墨绿色的芦叶包裹着糯米和枣子。煮熟后,剥开芦叶,只见米团里仿佛镶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好看。粽子的的味道美极了,芦叶散发着清香,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腻。

  粽子还有一个悠久的故事。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屈原一生写过许多著名的诗篇,提出过许多爱国的政治主张,但是君王不采纳。后来君王沦丧,他满怀忧愤跳江自尽。人民还念他,崇敬他。两千多年来,人们把粽子投入江中,当做献给诗人的祭品。这就是粽子的由来。是的,每逢端午节,人们怎么会忘记伟大的诗人屈原呢?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实用的端午节习俗作文汇编10篇】相关文章:

1.实用的端午节习俗作文汇编5篇

2.实用的端午节习俗作文汇编8篇

3.实用的端午节习俗作文汇编六篇

4.实用的端午节习俗作文汇编9篇

5.实用的端午节习俗作文汇编7篇

6.实用的端午节习俗作文汇编九篇

7.实用的端午节习俗作文汇编五篇

8.实用的端午节习俗作文汇编四篇

上一篇:端午节龙舟作文300字 下一篇:端午节的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