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由来的作文

2021-11-08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端午节由来的作文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节由来的作文 篇1

  每至端午,每读到“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都要被屈原深深感动。今天是端午节,我更加感动。端午,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三百六十五天的其中一天。屈原怎么也不会想到,由于他的爱国之举,从而在以后的几千年里会产生这样的一个节日。

  自怀石投江之后,屈原便一直为人们传诵至今。先民们专设一个节日来纪念一个人并且延续两千多年,这至少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在中国疆土上驰骋了那么久,却人死如灯灭,只留下辉煌的业绩在史册上;李白、杜甫、辛弃疾,同样的文采风流,绣口一吐,何止是唐宋的繁华,也似天空的云,虚无缥缈于蓝天,只在文学史上留下绚丽的一笔;是的,没有人能象屈原一样,是伟大的诗人、爱国者,能得到人们用节日来纪念他。

  屈原以自己强烈的爱国情怀和疾恶如仇、洁身自爱的高风亮节,赢得了后人对他人的永世敬仰!屈原之死,感天动地,气贯长虹!没有几个人能象他一样伟大,能以节日的形式存在,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都知道端午节,一个想家的节日。“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众人皆浊而我独清”。不难想象,作为一个“竭忠尽智,正道直行”的忠信之臣,一再被疑被谤直至被贬,作为一个有着爱国之心的国之栋梁,眼看祖国山河破碎而自己却回天乏术,这该有多么痛苦!在极端痛苦之中,用死来求得永恒的解脱,以死来保持自身的清白,以死来报效祖国,这实在令人同情、令人感动、令人油然而生敬意。

  屈原的精神让我们沉思了几千年。而我们却不能够象他那样活着。虽然生活很好,但是没有屈原的傲骨,我们面对许多歪风邪气不敢出头,面对恶势力只是缩头缩尾,明哲保身,想起来真的是不如人家古代的人刚直正义,并真的是无地自容。人们为了纪念他,才立了端午节,也应该说是屈原节。而现在,人们只知道端午节吃粽子,而忘了屈原。端午节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吃粽子。几千年来,粽子的吃法以及包装被爱吃的国人演绎的淋漓尽致,登峰造极。蜜枣粽、肉粽、冰糖粽等等,花样不少,千般滋味,万般享受。嚼着粽子的同时,有谁真正的想到此节的深层含义呢?还有,龙舟赛也是我们先人为纪念他而很早就流传下来的活动。明镜如画的湖面上,竞相争游的龙舟,显示的是我们中国好男儿的风采。岸上的人们看得热血沸腾,惊心动魄。真是过足了眼福。此时的他们是否真正想到几千年前的屈原为了江山社稷而遭小人迫害的情景呢?

  屈原是人,活生生的人,活在《离骚》中,活在爱他的人们的节日中。在这个时代,人们不会遗忘了屈原,更不会忘了端午节。他已融入了这个节日,他已成为一种精神,一种象征。我们都知道,每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形成自己的民族精神和历史传统。端午节也是一样的。愿端午节与屈原的精神同在。

端午节由来的作文 篇2

  端午节是我过传统节日,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划龙舟、插艾叶……

  据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按我国古代诗人屈原而定的,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了

  关于这个节日,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屈原是战国时期有名的诗人,他忠诚爱国,让楚国渐渐强盛起来。但在朝中,有些权贵对他的意见不满,经常在楚王面前说他的坏话,楚王也相信了那些权贵的谗言,渐渐离屈原越来越疏远。虽然楚王那时已不相信屈原了,但他仍然放弃:关注人民,写了许多爱国诗。

  后来楚王中秦王的圈套,被软禁在了秦国。又派兵攻打楚国的首都。屈原知道后,悲愤万分,就在五月初五那天,抱着石头投河自尽了。

  楚国的百姓知道后,悲痛万分。他们想尽办法救屈原,曾几次驾小船去打捞他的尸体,但还是没捞到。于是人们怕屈原在下面吃不饱,又把许多美食投进河里,还把一种外面用竹叶包着大米,还用红线绕着它。人们把它称为粽子。

  如今啊!,虽然我们不会再把食物投进河里了。但依然有许多风俗流传至今。端午节真是一个有意义的节日。

端午节由来的作文 篇3

  北平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椹,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椹,可全年不误食苍蝇。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

  山东省邹平县端午,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在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意思是藉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山西省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隰州端午,各村祭龙王,并在田间挂纸。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定襄县端午,学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潞安府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

  陕西省兴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称之“踏石”。兴平县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同官县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

  甘肃省静宁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渍为饴。镇原县端午赠新婚夫妇香扇、罗绮、巾帕、艾虎。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请师长,称为“享节”。漳县端午,牧童祀山神。积薪丘,在鸡鸣前焚烧,俗称“烧高山”。

  古时"端"与"初"同义,"五"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为午月,故初五作端午。唐玄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日,宰相宋建议要避讳,此后,"端五"就改称为"端午"了。端午节也叫端阳节、天中节、浴兰节、女儿节、解粽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菖蒲节、诗人节、龙日、艾节、夏节等等。 端午节是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岁时节日,也是一个有着大爱内涵的节日,其重要性仅次于春节,与清明、中秋并列。端午节的版本多样,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等。据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族--一个龙图腾部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唐代诗人文秀在《端午》诗中说:"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可以说,屈原投江殉国的'传说赋予端午节独特的历史和人文价值。 端午节经数千年历代承袭,形成了我国端午文化这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联佳句。

端午节由来的作文 篇4

  一天我看了一本书,书里面的内容全部都是节日的由来。我最感兴趣的是“端午节的由来”。里面写着:屈原是个楚国的大臣,皇上听了他的话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皇上非常宠爱他。可是,其他大臣看他这么受皇上的宠爱,就很嫉妒屈原。他们就在皇上面前说屈原的坏话。皇上听信了谗言,结果把国家弄得鸡犬不宁。屈原知道后,由于太悲伤,想不开就自尽于江中。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悲痛万分,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中来回打捞屈原的遗体。有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投进江中。说是让水里的鱼虾吃饱了,就不会要屈原的身体了。一位老太医则拿过来一谈雄黄酒倒进江中,说是让雄黄酒里的药性来迷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到屈原。后来为怕饭团被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粽叶饱饭,外缠踩死,后来发展成粽子。

  以后,每在农历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由来的作文 篇5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由来传说一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嫦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由来传说二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他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初五,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不已,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由来的作文 篇6

  曾经,有一位叫屈原的诗人。他身为一个楚国人,不忍看到自己的祖国被秦国攻破,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附近楚国百姓得知,纷纷前来凭吊屈原大夫的死,渔夫划起渔舟来打捞屈原大夫的真身。

  一个渔民把糯米制成的饭团抛向水中,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据说糯米可以粘住鱼的嘴,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划龙舟分游江、招魂、竞渡、回舟四个程序,有一整套的锣鼓和唱腔,其中竞渡虽然热烈,但招魂最为感人。端午节这天,屈原故里人们主要的活动就是看龙舟,吃完早饭,便身着节日盛装,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往西陵峡“屈原沱”汇集,倾城出动,争看竞渡。端午阳的屈原沱两岸,人山人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热闹非凡,江上七条龙舟飞渡,岸边数万名群众观战。场面之壮观,气氛之热烈,令人惊叹。

  每当这时,我不禁在心里默念起屈原大夫的绝作:

  《怀沙》:怀沙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

  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

  眴兮杳杳,孔静幽默。

端午节由来的作文 篇7

  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节”,人们会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这些习俗来自于一个故事。

  传说爱国诗人屈原投江后,楚国的老百姓纷纷前往汨罗江边凭吊他。渔夫们列起船队,打捞屈原的身体。一位渔夫拿出鸡蛋和饭团,一个个丢进江里,说喂饱了鱼龙虾蟹,它们就不会去咬屈大夫了。人们见了就纷纷仿效。一位医生则拿来了一坛雄黄酒倒入江中,说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它们去吃屈大夫。后来,人们用揀树叶来包饭,还在外面缠上彩带,慢慢地就发展成了今天的粽子。后来,人们将每年的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在当天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以此,妈妈们让我拿了一个饭团包粽子,我看着饭团和揀树叶非常紧张,好不容易包成了三角形,又不知道怎么打结,最后打上了蝴蝶结。妈妈给了我一个大拇指,我真的很开心!

  端午节会让我想起古时候的故事。它也给了我很多快乐。

【有关端午节由来的作文合集7篇】相关文章:

1.有关端午节由来的作文合集五篇

2.有关端午节由来的作文合集九篇

3.有关端午节由来作文合集九篇

4.有关端午节由来作文合集7篇

5.有关端午节由来的作文5篇

6.有关端午节由来的作文3篇

7.有关端午节由来的作文四篇

8.有关端午节由来的作文4篇

9.有关端午节由来的作文9篇

上一篇:端午节传统的作文 下一篇:写端午节的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