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吃粽子作文

2021-12-12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吃粽子作文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端午节吃粽子作文 篇1

  端午吃粽子作为全国性风俗最早始见于西晋周处撰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到了唐、宋时,粽子已 经成为端午节的必备食品。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端午节的粽子品种繁多,在黔西南州最受欢迎的是肉粽、板栗粽、 火腿粽等,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来调节,如加入桂圆、蜜饯等甜口味的粽子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对于端午节 吃粽子的由来,向来都说法不一,有些人将它视为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在我州民间,还有一种说法是纪念一位药 王,因为民间说法五月是“毒月”,这位药王就将药材包裹在粽子里分发给群众们吃,人们吃了粽子后都一直平平安 安,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每个端阳节的时候包上粽子,除了具有纪念意义,更是希望自己及家人都平平安安。

  挂艾条和菖蒲。艾,又名家艾、艾蒿,它有一种奇特的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而菖蒲是多年生水生 草本植物,它也是一味中药,能提神醒脑、杀虫灭菌。每年端午节,黔西南州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头上挂上艾条和菖蒲 ,菖蒲可以驱魔祛鬼保平安,艾条则代表招百福,更可使身体健康,在安龙等地,尤其是妇女,在端午节这天都会随 身带上一两片艾叶,据说能僻邪驱瘴。

  饮雄黄酒。神话传说《白蛇传》中,白娘子饮雄黄酒,现出蛇身的原形,因此,黔西南州民间认为雄黄酒能让蛇 、蝎、蜈蚣等毒虫畏惧,于是在端午佳节饮雄黄酒可以驱邪解毒,让身体健康。

  “游百病”。“游百病”是黔西南州端午节一种很特别的习俗,就是端午节当天人们总要到中草药市场逛一逛, 看看各种中草药,闻一闻满街的中草药味道,顺便带上一些菖蒲和艾叶回家挂在门口,据说这一闻就能驱除百病。

  佩戴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每年的端午节,大人们就缝制一些小动物挂在孩童的胸前,以祈求驱邪避灾。在香囊中有的塞入艾叶,有的 撒上一点雄黄,以避除秽恶之气,因此民间有“带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之说。

端午节吃粽子作文 篇2

  终于盼到了端午节,

  一大早,一股浓浓的粽子香扑鼻而来。我一骨碌爬起来,跑到厨房一看,妈妈已经煮好了一大锅粽子,看着那胖胖的,被捆扎的严严实实的粽子,我的口水都流出来了。我赶紧擦了一把脸,拿起一只粽子,先把捆扎的丝线扯下来,再剥开一层层的粽叶,只见棕肉白白的,香香的,就像一个熟睡的白胖娃娃,我对着它咬了一口,啊!真好吃,妈妈问:“好吃吗?”“味道简直妙不可言。”

  我吃着粽子,妈妈在一边给我搓“锁儿线”,听妈妈说,端午节这天,各种虫子都会爬出来咬小娃娃的,如果戴上了妈妈搓的丝线,虫子就不敢接近你的身体。爸爸也在一旁抢着说:“这天是为了纪念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而定的”。“那为什么要吃粽子呢?”妈妈说:“屈原被小人谋害了之后,跳了汨罗江,为了不让鱼儿咬他的身体,人们就在湖里仍粽子,希望鱼儿吃粽子而不吃屈原。”

  今天我不仅吃到了香甜的粽子,还懂得了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吃粽子作文 篇3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传说这一天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

  端午节到了,我们要吃粽子,粽子有各种各样的馅,有肉的,有红枣的,有红豆的,还有香肠的……粽子的形状也是奇形怪状的,有三角形的,有圆形的,还有四边形状的……不论什么馅的,还是什么形状的,闻起来都是香喷喷的,吃起来都让人还想吃。

  吃完粽子,我们还可以去看赛龙舟,龙舟非常威武,龙舟上坐满了划船的小伙子,龙舟比赛开始了,随着大家得到呐喊和吆喝声,龙舟飞快地前行,龙舟带起一阵阵水花,真像一条条巨龙在水上飞行,真是好看极了。

  端午节的习俗还有很多,插艾草啦,吃鸭蛋啦,这些都是我们中国的传统习俗,我都非常喜欢。

端午节吃粽子作文 篇4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端午节吃粽子作文 篇5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汩罗江边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两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传统节日——端午节,大家包粽子、划龙舟、煮鸡蛋,用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又是一年端午节,我很想体会体会这种气氛,便让妈妈教我怎样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软。再准备好枣子、鸡蛋、肉等做陷,将自己喜爱的陷煮得香喷喷的,就可以开工了。先把长长的箬叶折叠,围拢来,做成一个窝,中间放进调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匀,最后把箬叶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状。 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个角是不是匀称,是不是有型。我开始学的时候,总是把四个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个角,就是揉成一团球了。 妈妈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杰作”发笑:“这,这能叫粽子吗?你让细线系在什么地方啊?” 我晕!粽子包出四个棱角是方便用细线系着挂起来的,怎么这世界上就没有圆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用猛火煮,大约1小时后,火煮30分钟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过程中,我总是急不可耐地要揭盖子察看情况。因为从锅里飘出那粽子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时间总是特别的漫长,看到热气腾腾的粽子终于从锅里“解放”出来的时候,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剥开,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黄松软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无比,我差点连筷子都要咬下来了。

  今年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果实,那感觉不是一般的甜蜜。

端午节吃粽子作文 篇6

  今天是端午节,妈妈去丹尼斯给我买粽子。回到家妈妈给我煮了3个,我看见粽子上有标签,标签上写着红枣的,桂花的',还有八宝的等……非常好吃。我问妈妈:"为什么吃粽子呢?妈妈说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五月初五就有很多划龙舟,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作文 篇7

  屈原是战国时代楚国的三闾大夫,他提倡要团结其他国家,来抵抗野心很大的秦国,但是偏偏楚怀王听信了小人的坏话,不肯听从屈原的劝告,结果被骗到秦国,关了起来,最后并死在秦国。

  继位的楚襄王也受到小人的挑拨离间,误信屈原有很多坏处,不但没有听从屈原明智的劝告,还把它从楚国放逐了。

  心怀大志,一直为国家大事担心的屈原,因为眼看着国家急难而无法拯救他的国家、无法实现他的理想,整天都非常忧愁,常常独自在江边徘徊叹息。有一天,一位在江边钓鱼的渔夫问他为什麽这麽失意落魄,屈原叹气的说:“举世皆醉唯我独醒,举世皆浊唯我独清。”心中的感叹和无奈,在这两句话中都说得很明白了。不久,这位怀才不遇的诗人就抱着砂石,投汨罗江自杀了。

  楚国的人民知道这个消息之后,都不约而同的赶到江边来,想找寻他们所敬爱的屈原,可是一直都找不到屈原的身体。为了不让水中的鱼虾把屈原的身体吃掉,他们就在江上划着龙舟、敲锣打鼓,希望能将鱼虾赶跑;还用粽叶包米饭,作成粽子,投到江里喂给鱼虾吃,希望屈原的身体不要受到伤害。

  屈原投汨罗江这一天,正好是农历的五月五日。大家为了怀念这位诗人、纪念他的爱国精神,并且提醒在位的人,要能分辨出小人与忠贞志士说的话;因此,在每年的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都会举行划龙船、包粽子的活动。就是这样,我们才有端午节这个节日,才有端午节吃粽子的一种习惯。

端午节吃粽子作文 篇8

  进入六月,端午节将至。每到端午,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是怎样的,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呢,来看下面的详细介绍。

  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我们所知道的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实际上据专家考证,粽子只不过是民间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说端午节吃粽子是祭屈原,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只是反映民众的心里愿望而已。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实际上,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间节俗的“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许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与清明食粽的民间风俗。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粽子不仅形状很多,品种各异,而且各地的风味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甜、咸两种。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蚕豆粽、枣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猪油粽、枣泥猪油粽等。咸味有猪肉粽、火腿粽、香肠粽、虾仁粽、肉丁粽等,但以猪肉粽较多。另外还有南国风味的什锦粽、豆蓉粽、冬菇粽等,还有一头甜一头咸、一粽两味的“双拼粽”。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使得粽子家族异彩纷呈。

【精选端午节吃粽子作文汇编8篇】相关文章:

1.精选端午节吃粽子作文汇编5篇

2.【精选】端午节吃粽子作文汇编10篇

3.精选端午节吃粽子作文汇编六篇

4.端午节吃粽子作文精选5篇

5.端午节吃粽子作文汇编九篇

6.端午节吃粽子作文(5篇)

7.【实用】吃粽子端午节作文汇编六篇

8.有关端午节吃粽子作文汇编五篇

9.【推荐】端午节吃粽子作文汇编5篇

端午节快乐的作文300字 端午节有趣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