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2021-12-14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端午节的习俗作文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1

  同学们,你们听过这样的童谣吗?“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写的就是我国传统佳节端午节。

  说起端午节,你们知道是为了纪念哪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吗?他就是屈原,他被别人陷害,被迫跳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所以就在这天把粽子扔进汨罗江,喂饱鱼虾们,不让鱼虾们吃掉屈原的尸体。在端午节这天,我们还要赛龙舟,是为了捞起屈原的尸体,可是没有捞起来。屈原已经离开我们很久了,我们只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才一直这么做的。

  我们合肥过端午节,每家的长辈们都会准备很多的材料,包很多不同馅料的粽子,还要去菜市场买艾草,挂在自家的门窗上,艾草是可以驱蚊避邪的。

  端午节每家人都聚在一起吃饭,很有气氛,而且让我们这些小朋友们,还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看来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2

  今天是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相传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之前,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勤劳的奶奶妈妈们在家里把粽叶洗净,糯米浸泡过后,再放上盐和酱油进行搅拌,猪肉切成一条条的放在酱油里浸个一天,等入味了,就开始了包粽子。糯米被她们的巧手包裹在了碧绿的粽叶里,然后用细细的裹紧。这时,我们小孩子早把大锅里的水烧开了,大人们把粽子放下去,用大火煮。等到那大锅里的水变得油绿油绿的咕嘟咕嘟地直冒泡,伴随着粽子诱人的清香扑入鼻中,粽子就煮熟了。

  如果有小孩子的人家,大人们会采来艾叶和一些说不上名称的植物,放进锅里煎成汤给孩子泡澡,听说这样能给小孩子排毒,还不怕被蚊虫叮咬。我小的时候就洗过这样的澡。洗完了澡,大人们给小孩子的手腕上绑上五色线,这五色线是寓意保平安的。小的时候我觉得挺好看的,绑上去之后就不舍得解开。现在渐渐长大了,怕被同伴们笑话,也就不肯绑了。

  包粽子,吃粽子,洗艾叶澡,这就是我们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3

  世界上还有几个节日要吃香喷喷的粽子呢?世界上还有几个节日要比热闹的龙舟赛呢?没错,只有端午节,一个伟大的节日,一个神圣的节日。说起端午节,还得从屈原的故事说起。

  传说,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荐能,富国强兵,力主联秦抗齐,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反对,使屈原被谗免去职位,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屈原报国无望,便含恨投江自尽。屈原死后,出国的百姓异常悲痛,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凭吊屈原。有些渔夫则驾起船只,把事先准备好的粽子、鸡蛋扑通扑通地往江里丢,说是让鱼吃了,就不会咬屈原的尸身。流传至今,便有了吃粽子的习惯。所以过端午节的这天,满街都是卖粽子的小贩,我们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你知道粽子是怎样包的吗?哈,不知道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先用一些新鲜的粽叶包住糯米,在里面放各种配料,然后用线捆扎好。包好的粽子放在锅上蒸,等满屋飘着粽子香时就可以吃了。吃粽子时,要先把线解开,剥开粽子叶,里面藏着红红的粽肉,升腾着热气,散发着一种特有的粽香,两个粽子用盘子装着,活好像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糯米在灯光照耀下晶莹剔透,散发着浓郁的糯米香。我不禁抓起一个粽子,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味道真是棒极了。

  吃完粽子,便来到河堤上观看龙舟赛。在这一天,每个村子都会组织一支队伍,而后拉到涟水河进行比赛。只见碧波荡漾的河面上,五颜六色的龙舟整装待发,队员们个个摩拳擦掌,仿佛胜券在握。而站在岸边的观众比队员们还要紧张,个个屏息凝视着河面。裁判一声令下,一艘艘龙舟好像离弦的箭一样,飞一般地向前冲去。顿时,河面上鼓声震耳欲聋。一千米的水道上,队员们憋红了脸,咬紧了牙,拼命地划。太好了,我们村的龙舟领先了,由于我们村的队员配合默契,所以龙舟就特别听他们的指令,行动自如。龙舟的身后留下了一条条波纹,原来平静的水面,如布满硝烟一般。尾随在后的龙舟,不紧不慢地跟着,鼓手们也使出了吃奶的劲,使劲地敲,这锣声一声接着一声,清脆而有力。别的龙舟也不甘落后,一边划船,一边和着鼓声,“一二一二”地喊着口令往前冲,那口令里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河面上热闹极了,口令声、锣鼓声、划桨声,汇成了一首激昂雄浑的乐曲,乐曲里有着浓重的端午节的气氛。

  故乡的'端午节啊,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的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爱国精神的一种钦佩。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看着精彩的家乡龙舟赛,心里别有一番滋味。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4

  今天是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去职,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离骚》、《天问》、《九歌》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渔夫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人们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身体了。一位老医师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原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5

  端午节有许多的习俗,如吃棕子、赛龙舟等。在我妈妈的故乡——三明就有一种“插茱萸”的习俗。

  茱萸是一种草,它细细长长的,又是绿油油的。每到端午节,当地的老人们就会在自家的每一个门的两旁都插上一?茱萸,以求神灵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回到啦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见外公搬来一节长梯,在门的旁边(门框前)架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茱萸草,拜啦拜天,口里念念有词,然后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外公仔细找这门边的裂缝,等到找到啦裂缝之后,再把那一把茱萸草插上去,然后下来。

  我们与外公在远处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门上被我们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风徐徐吹过,门旁的茱萸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身体,好像笑这对我们说“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端午节习俗之一—插茱萸。但,随这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少人会要想要插茱啦。

  所以,我向大家提议:大家要保持这种习俗把古老又悠久的习俗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

【【推荐】端午节的习俗作文汇编五篇】相关文章:

1.【推荐】端午节的习俗作文汇编六篇

2.【推荐】端午节的习俗作文八篇

3.关于端午节的习俗作文(汇编7篇)

4.关于端午节的习俗作文(汇编5篇)

5.【推荐】端午节的习俗作文1000字四篇

6.【精品】端午节的习俗作文汇编八篇

7.【实用】端午节的习俗作文汇编八篇

8.【精选】端午节的习俗作文汇编八篇

9.有关端午节的习俗作文汇编九篇

端午节包粽子作文300字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