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2022-01-31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端午节的风俗作文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篇1

  中国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二千多年的旧风俗,中国人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呢?这里有着不少的传说,最著名的的就是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之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且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风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将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过端午节,中国各地有很多风俗。每到这一天,每家每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风俗。在中国中部的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钟馗与一个离奇传闻有关,相传中国唐代(618年-907年)的皇帝病中梦见一大鬼捉一小鬼而啖之,自称钟馗,醒后令画家吴道子描成画像,相貌凶残丑陋,以为打鬼、驱邪、除祟之用。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据说中国古代百姓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很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篇2

  端午节,在我的家乡是没有什么很特别的风俗的,也是那几样,吃粽子,插艾草,和家里人坐在一起吃吃饭罢了。唯一一个让我觉得有些特别的是,在端午节那天每个孩子手上都要带上五色的绳子——五色缕。

  五色缕,说的通俗些,就是用五种色彩明艳的丝线编成的绳子。在端午那天系在手腕上,有着避免灾祸的意思。这都是老一辈然传下来的,深究也不知到底是从那一辈传下来的了,仿佛是自盘古开天辟地时就有了的。

  而且这五色缕还有一个讲究,就是摘下的时候一定要在雨天,还一定要在有活水的地方。那时的我不明白其中的含义也就不甚在意。

  直到有一次,那绳子的质量实在是太差,花花绿绿的颜色都印在了手腕上,就像一个会活动的调色盘;洗来洗去的让我就的分外的烦,干脆就找了个没人的时候,解了下来,扔在了垃圾箱里。

  就在我以为平安无事,可以解除警报的时候,它败露了——我的外婆发现了。她将我拉到客厅里狠狠教训了一顿,那神态仿佛是我犯下了什么十恶不赦、不可饶恕的罪过。瞬间,一种“都是我的错”的感觉油然而生。最后,外婆又编了一条五色缕小心翼翼的给我戴在了手腕上。并一再嘱咐,一定要等到下雨天再解下来,平时是万万不能解下的!

  后来我才知道,在下雨天将五色缕在下雨天解下扔到活水河里,有带一身的病痛和灾难带走的含义。绳子顺流而下,灾难也会随波而逝,在今后的一年里就会过的幸福安康。

  现在,我和外婆不住在一起了,每逢端午节时,妈妈也会挑五条颜色鲜亮的绳子编成五色缕,只是她早已不记得当年的编法,只是随便撮一撮,应应景,在过节时讨个好兆头罢了。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篇3

  我爱吃香喷喷的粽子,也看过别人包粽子,却从未自己动手包过。直到今天,我才算是大开眼界了。

  我乖乖地在奶奶身旁耳染目睹,认为简单的包粽子根本难不住天才的我,我一定会不学自通。谁知,当我真正去包时,才明白能把粽子包得漂亮而结实非常不容易。

  开始动手,我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学着奶奶的样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点已浸泡好的糯米,放上几颗红枣,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我的意极了,没想到包粽子比想象中还顺利。当我再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就像淘气的小孩似的不听我的使唤,接二连三地跳出来。我急得直跺脚,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围”——倒出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气。

  哈哈,经过小挫折,总算到了最后的,也是最简单的步骤——扎棕绳。小意思,看我大显身手。粽子要包扎严实才好吃。我接过棕绳,先把粽子五花大绑捆了一圈,还认为奶奶包的粽子样子特老土,不好看,就自作主张地用棕绳打了一个漂亮的蝴蝶结,只要不随便碰到绳子,也是比较结实的。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准备放入碗中,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绳那短的一部分,只听得“哗啦”一声,粽叶散开了,糯米们像飞珠滚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掉到地上。

  我不甘心,各种各样的粽子在奶奶手中诞生,可我连一只都包不好,不行,我不能退缩,不能气馁。有了失败,我小心了许多,也成功地包出了许多像样的粽子。

  当我们坐在一起,尝着自己亲手做的粽子时,觉得今天的粽子特别甜。因为,这是我劳动的收获!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篇4

  今天是端午节,放假不上课。为什么端午节放假不上课呢?因为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古时候有一个爱国诗人叫屈原,他爱人民,人民也很爱他。在五月初五这一天,他在汩罗江去世,为了让鱼不要吃爱国诗人屈原,人们就在江里抛许多粽子。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到五月初五那天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吃粽子,还在江里、湖里举行龙舟赛。这个风俗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地传下来,就成了端午节。

  我们这里的端午节还要在门上挂艾叶,插菖蒲剑……端午节真有意思!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篇5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山东农村老家过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粽子。粽子实际上头天晚上就做好了。故乡的粽子和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故乡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数用苇子叶做,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还用竹筒做,我们故乡除用苇子叶外,还用类似薄罗叶那样的粽子叶做,且两个粽子对着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见。故乡农村人过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没说纪念什么,只是学校的老师说是纪念屈原投汨罗江,更没人去考证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劝谏,还是和楚怀王的后宫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把那棉袄扔”,那时人穷,没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单衣和棉袄两者之间选择。就是说,过了端午节,就可完全脱掉棉袄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赶到远处的山野,去采苗高叶壮的艾蒿,回来后就插在门框上,据说可避邪。实际上是,家中有人得个疮疖什么的疾病,就把那干过后的艾叶采下来,揉成一个个圆锥型的小团,用香点着,让艾烟来熏患部,在中医学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晒干,拧成“烟绳”,夏天用来熏蚊子,由于那时多数人家没有蚊帐。没有象四川人在端午节扎艾狗挂在门上,是为了让张献忠识别是穷人家,起义军不杀。

  三是扎五丝。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丝线拧成一股细绳,捆在手脖、脚脖上,据说能辟邪保平安。刚扎上的时候,色彩很鲜艳。时间一长,被水湿了,掉了颜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鲜了。五丝不能随意剪掉,必须等到下雨,剪掉后扔到水里,据说能变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锄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里面装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里刨回来晒干的。那时一种长在沙地里的草,根部好像个黑色的枣核,用手掰开,里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很香。这时的小伙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着荷包互相扯来抢去嬉闹调情。故乡的习惯是,戴着香囊,不能去瓜地,说一去就把瓜给轰了,光开花不结瓜。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篇6

  端午节就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叫端阳节、重午节。这个节日主要流行于汉、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区。

  学者闻一多还认为,端午节就是龙节,此时就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数民族纪念龙神的日子。端午节的主要活动就是赛龙舟和吃粽子。相传赛龙舟就是为了捞救投汩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入江中,就是让鱼虾吃饱了,此时不再吃屈原的遗体。端午节的来历我不就是个性清楚。此时端午节的欢乐之时,人们也要把房子打扫干净,还要在厨房里洒上雄黄水,用来杀死毒虫或防止毒虫滋生。

  端午又称为重五的原因就是端午的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齐,此时比如人们用五种颜色的线系在儿童的脖颈,称为长命缕。各家还要插“五端”,南方还要吃五黄。

  期望端午节能流传下去,到永远。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篇7

  端午时节就快到了,我来到奶奶家。爷爷奶奶都忙开了,整天忙里忙外,也不知道他们累不累。

  爷爷在收集五端,五端是哪几样东西呢?它们是:艾草、菖蒲、龙船花、石榴花、蒜花。爷爷不到一天就采购到了。啊,让我找十天半个月也找不到,也不是我笨,其实就因为我没有见过,所以才不知道嘛,自然找不到哦。爷爷说要休息一下。奶奶也出去了,回来的时候,带回了粽叶、肉、蚕豆、糯米。我猜奶奶是包我的最爱——肉棕子。我神不知鬼不觉,突然蹦了出来,把奶奶吓了一跳。奶奶把肉放进酱油里,然后又把蚕豆弄成了豆瓣儿。奶奶终于开始包粽子了,太有趣了,我目不转睛地观察着。粽子包好了,奶奶把粽子放进锅里,不一会儿就好了,我吃了好几个粽子,令我回味无穷。我还要吃,奶奶不许我吃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走出去了。出去的时候。无意发现爷爷在插五端,我说:“爷爷,你插这一个叫无端的东西,要干什么呀?”爷爷说:“不干什么,听说这一个可以避鬼神呢?”爸爸笑了起来:“你别乱说话了,不要让她笑掉大门牙。”“爷爷,原来你是骗我的`,我不理你了。”我无话可说。“谁说的,这是我爷爷的爷爷的爷爷传下来的。”爷爷生气了。爸爸把我拉进房间里,说:“你别跟爷爷吵了,其实那就是驱赶小虫用的啦!”我好像有那么一点没变了,慢吞吞地说:“哦!”

  第二天早晨奶奶给我戴五色线,我说:“难看死了,像什么东西呀?”奶奶说:“别乱说,这是长命缕,能保你长命百岁的。”我哑口无言。快到学校了,我偷偷把它放进衣袖里,到班级了,我看见大家都戴着五色线,于是把它拉了出来,看看谁的美。

  原来端午节有这么多的风俗,我才知道呢。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篇8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据说这个节日是在古代流传下来的,当时是为了纪念大诗人屈原,屈原因忠国爱民投河自尽了,当地的人们为了不让河里的鱼毁了屈原的容貌,因此大家就动手包起了棕子,再把粽子丢进河里让那些鱼来吃粽子,而不损害屈原的身体。因此人们为了纪念这一天都会包美味的粽子,也有的地方赛龙舟,有的举行粽子比赛……

  端午节这天,按照我们这里的风俗就是杀鸡、包粽子、拜神。这天早上,我们全家人都早早起来开始准备包粽子的材料,等各种准备工作做好,我们就洗好手开始包粽子了。奶奶是包粽子的高手,很多人都请奶奶到他们家帮忙包粽子呢,做完后,自然也会送几个给奶奶。而我呢,可是最喜欢吃粽子的,一见到粽子就忍不住嘴馋起来。于是,我丢下手边的粽叶,吃起美味的粽子。这个瘦肉拌小葱馅的粽子是最好吃的,我大口大口地吃着,不一会儿就解决了好几个粽子了。“嘻嘻……”大家都捂着嘴巴笑了起来,我不知所措地难为情起来了,可自己又很疑惑,他们为什么都要在偷笑我呢?终于有个人肯要告诉我原因了:“看你这个大花猫,吃得满脸都是。”说着把纸巾给我,我一擦,结果纸巾上全是米饭粒,我也不禁笑了起来。

  终于把粽子做好了,这个时候已是中午了,我们赶紧拿上鸡和自己包的粽子去拜神。只见奶奶和妈妈双手合上,跪着,嘴里还在叽哩咕噜地说一大堆话,说完以后便烧起了纸钱。

  这一天,我过得非常开心,因为既有美味棕子吃,还可以听到古老的传说故事——包棕子的来源。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篇9

  今天,陶翎翎的外公在阶梯教室里给我们讲了关于端午节的知识,其中端午节的习俗我最感兴趣。

  端午节我们都要吃粽子,那为什么要吃粽子呢?那是因为在很久很久以前楚国一代有个人叫屈原,有一次它向朝庭提出想让几个国家联合打败强大的秦国,可却没有得到批准,还被发配到很远的地方。最后楚国战败了,屈原很伤心,就背着一些大大的石头跳到了楚江中。老百姓为了不让鱼和虾把屈原的尸体吃掉,就不住地往江里扔好吃的粽子给鱼儿吃。

  端午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像赛龙舟呀,挂香囊啊等等许多习俗。

  这次讲座我学到的关于端午节的知识可真多呀!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篇10

  端午节有很多的风俗,如吃棕子、赛龙舟等。在我妈妈的故乡——三明就有一种“插茱萸”的风俗。

  茱萸是一种草,它细细长长的,又是绿油油的。每到端午节,当地老人们就会在自家的每一个门的两旁都插上一?茱萸,以求神灵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见外公搬来一节长梯,在门的旁边(门框前)架好,接着小心翼翼地拿出一?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词,接着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外公仔细找这门边的裂缝,等到找到了裂缝后,再把那一把茱萸草插上去,接着下来。

  我们和外公在远处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门上被我们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风徐徐吹过,门旁的茱萸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身体,像笑这对我们说“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端午节风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随这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少人会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议:大家要保持这种风俗将古老又悠久的风俗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

【实用的端午节的风俗作文集锦十篇】相关文章:

【实用】端午节风俗的作文十篇01-28

实用的端午节风俗的作文集锦十篇01-30

实用的端午节的风俗作文集锦10篇01-29

实用的端午节的风俗作文集锦九篇01-29

实用的端午节风俗的作文集锦6篇01-28

实用的端午节的风俗作文集锦八篇01-28

实用的端午节的风俗作文集锦六篇01-28

实用的端午节的风俗作文集锦5篇01-30

实用的端午节的风俗作文集锦五篇01-30

实用的端午节风俗的作文集锦六篇01-30

端午节为题的作文300字 端午节小学生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