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传统清明节作文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传统清明节作文 篇1
清明节可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经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清明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北宋时期清明节很是普遍,现在流传下来的张泽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北宋徽宗年间清明时节东京汴梁(开封)汴河两岸的人物景象。从20xx年开始,我国将清明节认定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至20xx年,又改为三天。一直延续至今。
清明要去扫墓,表示对已故人的尊敬与怀念。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至今,清明节已发展成为了我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传统清明节作文 篇2
四月的清明,清水总是在纷纷扬扬的雨中,草在枯黄里露出点点的绿意,越发的让人感觉到这个时节的委顿,正在野外祭祖的人们,用刀断去坟头枯萎的草本,摆上几碟粗陋或者精致的祭品,放上一串或长或短的鞭炮,看着鞭炮的烟尘在雨雾之中弹来飞去,心情便也变得凄凉起来,如那旷野里漫漫抚摸人们的微风。心中总会有丝淡淡的的莫名哀愁,不甚得强烈,却也挥之不去,就这样在心头绕着,纠缠着人们对前辈的思绪。这几天的天气非常不好,不知道,清明节那天,纷纷扬扬的细雨是否会如期而至呢?仿佛有了这雨,清明节才更能显示出它淡淡的悲凉和丝丝的怀念之味呢?是清明节成全了这场细雨,而更是这场细雨才衬托出了清明。
在走去太公和太婆合墓前的路上,一路美丽的鲜花和清新的野草,都弯下了它们柔软的身躯,好像也感受到了清明节悲伤。就连马路两旁的柳树也正在为清明节的到来而悲伤地哭泣。我们一行人来到了太公、太婆合墓前,我们为他们点上香和黄裱,又为他们点燃了香腊和冥币,爸爸说:“太公,太婆生前喜欢小猫和小狗,便烧了很多的冥币给他们二人。”嘴里还不停地念道着,不要抢,不要抢,人人都有一份儿。我想这么多的钱,花整整一年都用不完还抢什么呀?真不知道大人们在想什么呀?这时爸爸和爷爷看着烧过香裱,纸币留下的灰烬之后,就连从来都不流泪的爸爸,眼角也红了起来。
清明节不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节日,是那么有意义,又有学问,是一个与其他节日不同的节日。
传统清明节作文 篇3
其实我也多想驻足,漫步到那无际的花海中去啊。
但是还有任务在身,我只希望能在接下来沿途会遇见更多的春景。下了车,一棵桃树,终于来到我的眼前,粉红的花儿,已经被昨日的雨浇得所剩不多,然而剩下的如一个个含羞娇美的女子,纷纷投来盈盈的笑意。
我走在记忆中的崎岖上路上,青松漫布了大半个山陵,两旁仍是一年四季清丽的草儿,还有点点细细羞羞的小小野花。淡淡的紫色花朵,黄色的小小花朵,一片片,一簇簇,一丛丛,散落在草儿之中,交相辉映,一片繁盛景色。这里的一切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路边有一些棉菜,说是可以做清明团子的东西。在绿叶外面好像是裹了一层绒毛,这样看上去好像是银白色的,绿叶之间的花呢就像米粒一般大小,是黄色的。我弯下腰一摸,毛茸茸的,那么柔软,那么娇嫩。我们埋头摘棉菜,虽说不是满载而归却也已是收获不少。
一下子到了太公墓前,像一把大交椅。经历了一年的风吹日晒,这里布满了杂草和一些蜘蛛网。大家都动起手来清理,我看自己帮不上什么忙,罢了,还是去看看小花小草吧。小心翼翼的踏在松软的泥土上,一种不知名的花儿映入眼帘,是白色长条的花瓣,花朵不是很大,却散发着淡淡的幽香,后来知道说这种花是可以止血的。祭奠过后,我们就带着一路春色准备启程回家了。
传统清明节作文 篇4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一个传统的节日。说起清明节,就不得不说清明果。
每年的清明节,我们一家人就会早早地起床,到野外踏青,折柳枝,顺便找一种叫“茗”的野草(鼠曲草)。回到家里,爸爸给我编了一个柳帽,又在门上插上杨柳枝,我感到很好奇,为什么要把柳条插在门上呢?爸爸说:“插柳和吃清明果都是为了纪念古代的一位贤人介子推。”
据说当年介子推为了明志守节,不肯出山,最后被焚身在大柳树下,第二年,一同被烧的柳树居然死而复生了。从此以后,家家户户在清明节都要戴柳帽、插柳条,以此纪念介子推。
要做清明果了,奶奶把摘来的“茗”清洗干净,和糯米粉揉成面团,妈妈在厨房剁肉馅,接下来就该爸爸和爷爷上场了。他两轮流上阵,不停地在石臼里舂打,直到糯米团变得翠绿翠绿的才停手。
这时候,妈妈把调好的.馅料端了出来,全家人齐动手,包清明果……
夕阳穿过窗前的大树,洒进斑斑点点的日影。一家人忙碌了一天,清明果终于出锅了。我迫不及待地抓了一块,顿时烫得我龇牙咧嘴。爸爸笑着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晾凉了你再吃。”我可管不了那么多,一边吹气一边吃。清明果软软糯糯的,很弹牙,那种味道美得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全家人一边吃着清明果,一边天南海北地聊着,其乐融融,沉浸在快乐的时光中。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我想,叫人“断魂”的不该是酒,而是美味的清明果吧。
传统清明节作文 篇5
清明节到了,我跟妈妈都会到外婆的坟前给外婆扫墓。
当我踏上这个不知名的小山头,看着蓝天中飘过的几朵悠悠白云,感受着这拂过山头上青葱的小草的微风,我知道我的外婆在这里一定会开心。
外婆在我六岁的时候就死了,是四老之中最早走的一位,也是最疼我的一位。外婆的死让我第一次懵懂的走近了死亡,也知道了葬礼是怎么样的。老老的房子里,挂着一帘帘白白的帐子,到处都是哭声,熟悉的、陌生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而外婆却安详地躺在棺材里。于是,我莫名地就放声大哭起来。不是因外婆的逝去而哭,因为我并不知道外婆再也不会起来了。我躲在母亲的身后,瞅着躺在棺材里的外婆,哭闹了很久,很久。
死亡,总能让人缅怀与逝者相处的点点滴滴。
记得小时候,外婆总爱背着我到处走,走出这不大的小村,又走回来。沿路上,她不断跟人们打着招呼,还不忘捎上一句:“这是我孙子·”随即,便咧嘴笑了,满脸的皱纹也就更多更深了。
晚上,在这间只点着一根发出微弱黄光的的蜡烛的小屋里,我蜷在外婆的胳膊底下,感受着这温暖的体温。一床被子下,我听着外婆讲这遥远的故事。我很喜欢听外婆讲故事,虽然这时的我并不清楚外婆讲了什么,但这亲切的带着浓重方音的话语和这缓缓的语速,总能令我安然入睡。
小时候,我总不喜欢吃饭。于是外婆就对我说:“吃完饭,佛祖会保佑你的,会给你一块糖吃。”我信以为真,麻利地吃完饭后,真的在饭桌上发现了一块糖。这时的我,单纯地以为佛祖是一个大好人,而且外婆跟他很要好。她还说佛祖会关心每个人。她自己就常常慷慨地施舍给走过这个小村、这间屋子前的乞丐,尽管会屡屡招来父母的数落与不满。
外婆死前,摔了一跤,随后又马上爬起来。家里的人都以为没事,我也以为没事。于是,我似往常一样乖乖吃完外婆煮的饭,似往常一样得到了一块糖,也似往常一样兴高采烈地出去玩。当下午我回到家中,看见外婆安详地躺在这张她常坐的躺椅上,手中还拿着这个伴随她多年的扇子,我冲上前去,摇着她的手,以为她能似往常一样醒来,再陪我玩。但是,无论我怎么去摇外婆这只发冷的手,也摇不醒她。于是我放声大哭,哭声引来了父母亲,也引来了外婆的死讯。
每到清明节,当我登上这个不知名的小山,看着蓝天,享受着微风,我总觉得外婆就坐在我身边,静静地看着我,直到永远……
清明节啊,清明节,总是让我们这么的思念亲人!
传统清明节作文 篇6
清明节是我国的的传统节日,我们家乡有个习俗,就是包青团祭祖。
先做准备工作,外婆和好面粉,和好的面粉是淡绿色的。她又把要包的馅放在锅里炒好。
一切准备就续,我们开始包青团。我先看着外婆做,然后学着她的样子做了起来。我先拿一点粉团,揉成一个小球。接着,用大拇指在球上摁个小洞,再把大拇指放在里面快速转,外边用其他手指在边沿飞快地“奔跑”。一会工夫,面团就变成了一个张大嘴巴的皮球。然后,我把馅放进去,最后让大皮球的嘴巴合上,一个青团就大功告成了。
开始蒸青团了,大约蒸了几十分钟,厨房里弥漫着蒸汽,像在云中一样,空气中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外公掀开锅盖,那阵香味扑鼻而来。望着亮晶晶的青团,闪着深绿色的光,我真舍不是吃它呀!
【关于传统清明节作文锦集六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