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过清明节作文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过清明节作文 篇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到了,人们带着悲伤的心情来到了墓地。那老天爷好像懂得人们的心,也哭起来了。那柳条也低垂着头……啊!清明节真使人伤心!
我们全家拿着鞭炮、纸钱……带着悲伤的心情来到公墓,一进门,就看见人山人海,听见了炮声浓浓,找到了地方,我们就开始扫墓。
爸爸点燃了蜡烛,正正地放在碑的前方,过了一会儿,爸爸又拿起一块干干净净的毛巾仔仔细细地擦起了石碑,把每一个字都擦得闪闪发亮。我突然发现别人的石碑上都系着一根带子,我觉得很奇怪,于是我就也买了一根写着“音容犹在”的红带系在石碑上,原来这是为了寄托我们对亲人的怀念。接着,妈妈烧起了纸钱,口里还念念有词,希望外婆过得好,并保佑我们全家幸福!最后,我们还磕了头,放了鞭炮。
我在回家的路上,心想:“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不辜负那些离世亲人对我的期盼!
过清明节作文 篇2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唐代诗人杜甫心中的清明;“燕子来时春杜,梨花落后清明。”这是宋朝文学家晏殊心中的清明;“万条千缕绿相近,舞烟眠雨过清明。”这是宋代词人晏几道心中的清明。
多少次清明,多少次雨季,多少次烧香,多少次扫墓,多少次祭奠啊。有几次雨季不在清明?有几次清明不在雨季?多少次清明没去烧香,没去扫墓,没去祭奠呢?今年的清明,又何尝不是热热闹闹的呢?
周六的清早,我就和妈妈一起去外公外婆的山上扫墓,我从来没有见过我所谓的外公,连和外婆见过的面也只有两岁。经过了一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到了再熟悉不过的老家,见到了再熟悉不过的舅舅、舅妈,唯独陌生的也就是那座埋着外公外婆的山。
乡下的空气格外清新;乡下的天空格外美丽;乡下的一早一木都让人觉得神清气爽。走到一条小河边,看见了我的表妹——莹莹。她正在河边抓鱼,为了以防她摔下去,我只好在一边守着,生怕她一不小心就掉进河里。虽然水不是太深,但比表妹高几厘米,而且她的水性不好,不会游泳。出来个意外就不好了。一个小时过去了,我承认我真是杞人多忧了。
一个上午就如此草草的过去,终于到了盼望已久的下午。之所以盼望,是因为想去看看这个陌生而又有亲情的地方。陡峭的山坡如图通往天堂的唯一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中间有许多阻碍你的东西。有时候你会被一棵参天大树所阻碍;有时候会被一颗小小的竹笋所阻碍;还有时,你会被一块布满青苔的石头所阻碍。但对于经常爬山的我来说,都不知一提。
山上,根本没有路,只能靠后人一步一步踩,一点一点开,才会有路。经历千辛万苦,我们终于到了外公外婆的坟墓前,我们花了几个小时到山上,祭拜也只有不到二十分钟。下山时,我们可以慢慢的走了,不用担心时间了。一路上,我和表哥挖了好几个大大的竹笋,却因为太碍事,也就没有带下山了。我想起妈妈以前说过,外婆生前喜欢吃竹笋,而且我们离外婆的坟也不远,我就拿着几个竹笋跑到外婆的坟墓前,放下了。
下山了,我气喘吁吁的走到了家门口。虽然我以前经常爬山,但这座山,几乎是一条直线,上山难,下山更难。清明是悲伤的也是热闹的。我应该怀着激动且盼望的心情迎接下一次清明节的到来,这一次的清明节更是令我难以忘怀。
过清明节作文 篇3
今年的清明节,我忽然发现,诗格外的火。
网上,殷之光、方明、王刚,这些名家朗诵的名篇,令人心潮起伏;“清明节,母亲在喊我”,作为“春天读诗”的第一个视频,余光中的名句令人一次次动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的这首不朽之作,有朗诵、有解读,自开春以来,反复传播不绝。同学、同行组成的微信圈,用格律诗彼此唱和,将我们带进多少难忘的岁月。短信往来,借诗传情的也不少,有的朋友早就因此获得了“手机诗人”的美誉。最近,我还应远在四川的熟人之邀,加入了一个“群聊”,进去一瞧,原来聊友们身在天南海北,互不相识,却一概以诗对答。
以诗缅怀先烈、悼念故人、咏景抒情,在清明节里,可以说,成了流行的文化,当然,反过来也为清明节增添了文化的内涵,让扫墓、踏青,不再单调、不再那么没文化。
十几年前,多少人感喟诗歌在衰落。在一个浮躁的环境里,大概最先被淘汰的就是诗了。写小说、写剧本、写音乐,连过去“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的歌词,都可以赚钱,唯独写诗是绝对赚不了钱的。既然赚不了钱,当然也就变得冷冷清清。
其实,诗的'动力从来不源自市场,而是亘古不变的人情。只要有人情在,诗就永远不会沉寂。仍以清明节为例:
清明,这是个祭奠追思的日子,自古便有诸多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更是千古传唱。每遇清明,我们用什么来寄托哀思呢,说来说去,诗才是最佳选择。而自从有了网络,网上祭奠迅速普及,在无数的纪念帖子中,诗的感染力沉郁且震撼。
清明节气,春意正浓,春天是抒发情怀的好时光,苏轼就吟唱过:“正是一年春好、近清明”。如今,清明节是假日,踏青、赏春已经成为旅游大潮,一路上,见到盎然的春意,只要胸有点墨,谁不诗兴大发?
近些年,诗歌在复苏,复苏不在专业诗人里,而在众人的心中。或许他们没有结集,但U盘里早已车载斗量;或许他们没有付梓,但在自媒体的年代,一点击便是发表;或许他们没有成名,但诗与书法、国画一样,本来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怡情养性的所在,是私人的事情。
我国曾经是诗的大国,诗的历史悠久,只要有点文化底子,谁不作诗?诗,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也是个人情感的宣泄渠道,作诗,几乎伴随着文化人的一生。大多数人都不会因写诗而成名,也没有人想着靠写诗维持生计。今天,人人都识文断字,在这样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最需要恢复的传统就是诗书画,这些,曾经都是中国文化的基本。回首前尘,每次历史转折关头、文化振兴肇始,诗最有底蕴,也最具号召力。
书法正在普及,是个场合就可以看见有人在那里当众泼墨挥毫;绘画,在各种老年、少儿培训班的教育下,也不再是极少数人的事情。而诗歌,说难很难,说简单也很简单,既可以不花钱,也无需上培训班,自古都是自学成才,不成才也无所谓,求其舒心而已。至于偏爱新体,还是钟情格律,那完全因个人情趣而定。
无比发达的网络,诗的位置应该更重。古往今来的佳什名篇,经过视频和多媒体制作,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诵,有条件有魅力成为网络文化的重头。诗的字数可以很短,所以,多少见解都不妨凝聚在短短的几行之中,在以简取胜的网络文化里,以诗为帖、以诗为微信,比那些直白的发泄更有情有力。
文学是文化的中心,诗是文学的核心,一个诗歌被发扬光大的时代,文化才有无限的希望。世界如此,中国也如此。
过清明节作文 篇4
清明既是一个节气,又是一个节日。今年的清明节,我们全家回长治的老家感受了一下家乡的清明节。在我的想象中,模糊地意识清明就是上坟、烧纸、祭拜祖先,感觉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通过两天的观察和生活,我才发现,原来清明有着它独特而且丰富的含义。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我在城里长大,理解不了这是为什么。和爸爸到田里找姑姑,发现她们都非常忙,有一个叫做旋耕机的大家伙突突的跑来跑去,姑姑说,那就是耕地,要准备下种了。原来,清明正好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气温回升,正适合播种,所以就有了种瓜点豆。爸爸说,节气就和人的成长是一样的,什么时节就要干什么事,错过了就非常难补救了。
清明正日子到了,一大清早我们带上果品、纸钱等东西沿着弯弯曲曲的田埂徒步来到祖坟,先把果品等摆好,再点燃纸钱,然后磕头跪拜祖先,最后大家一起还要为祖坟添上几把新土,待到纸钱燃尽,简洁质朴的仪式就结束了。
告别奶奶、姑姑等亲人,和爸爸妈妈踏上回家的路程,这次清明节祭扫的情景仍在我脑海里浮现,在这样意义深刻的日子里,我又一次深刻的感受到了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华民族讲究百善孝为先,家乡人正是通过这样一种形式,教导我们记住先人,记住历史,让我们把优良的传统代代传承。
过清明节作文 篇5
今年清明节我和爸爸妈妈去了徐州姥姥家,我曾经在那里整整生活了3年的时间,这次回去一是要重新知道一下小时候的伙伴,再有就是观赏那里一望无际的梨花。要知道,妈妈老家可是著名的“果都”,那里的“梨花节”也是出了名的旅游项目。
再次见到那些小伙伴们,刚开始大家都很陌生,但是很快就熟悉起来了,我们一起玩耍、做游戏,一起去果园欣赏梨花,在花海中追逐打闹。盛开的梨花,远远望去,就像是一层厚厚的雪覆盖在了树冠上,特别壮观。这个时候,苹果花还在含苞待放,而大棚里的桃树,则已经结了果实,正在茁壮成长。
我们还一起去挖野菜,春天里,大地给予我们的是在太多了,有很多东西可以吃,有荠菜、蒿蒿草、香椿、枸杞叶、榆钱儿,挖回来的野菜做成各种食品,真是太好吃了。
这个清明节,对我来说,太有意义了,重新知道了小伙伴们,又欣赏了大自然的美景,还知道了很多野菜,我要回去把这些说给我的同学听,和他们一起分享我的快乐。
【【精华】过清明节作文汇编五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