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明节作文6篇,欢迎大家分享。
清明节作文 篇1
清明节,无非就是扫墓祭祖,再烧上一大桌美味佳肴,俗称“做清明”。可我们家的清明节,却与众不同。
八点起床,收拾收拾东西,我们就前往第一站:奶奶那一边老家,出发扫墓。经过四十分钟的车程,我们到达了奶奶的父母亲的墓。
墓建在一个小包上,旁边有个挺深的池塘。艳阳高照,我们上了山,我和妹妹好奇地这儿摆摆,那儿碰碰,一直到了墓前,我和妹妹都很兴奋。
祭扫一番后,我们又赶到曾祖父那边的墓。摆上花和其它物品,又修整了一下墓周围。突然想起一句诗,便有些疑惑:“爸爸,杜牧诗中写‘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都‘欲断魂’了,可是我们现在也并没有伤心呀。”
爸爸沉默不语,又锄了两下才抬起头:“凭吊死者,回忆永别的亲人,原本是一件悲哀的事。试想如果这里多了个新墓,扫墓的人难道不会哭吗?但我们祭扫的都是老坟。”他顿了顿,指指面前这个墓:“这墓是几十年前的了,甚至连我也不知道我的太公太婆长什么样,所以你们当然不会悲伤。”
听了这段话,我的心情突然沉重起来,默默地帮着忙,树叶沙沙地响着,似乎也在默哀着先人。
祭完了祖先,接下来就要回老家做清明了。这时候,就轮到我的“超级奶奶”出场了!
别人家做清明,有几个亲手做青圆的?可我家就会!甚至这么个让人昏昏欲睡的下午,我奶奶依然精神头十足,她的双手看起来长满老茧,可还是十分灵巧,只见她手指上下灵活翻动穿梭,包出一个又一个青圆。趁青圆还在蒸,她又开始烧晚饭,一碗碗香气扑鼻的菜肴就出炉啦!
看到这儿,你也许会觉得我们家的清明节普普通通,但它毕竟是“我们家”的清明节!
清明节作文 篇2
一个星期前,妈妈对我说:“清明节我们去汀溪水库踏青吧!”我高兴极了!整个星期都在快乐中等待着。这个活动是妈妈从自然体验的活动群中了解到的。有三十几个小学生参加,大家来自不同的学校。
4月6日一大早,我们坐公交车到了火车站,然后上了前往同安汀溪水库的包车。一路上,小伙伴们互相介绍自己,一会儿就混熟了。
坐了一个多小时,我们在一家饭店门口下了车。迎面是连绵起伏的大山,两边是青青的麦田。麦苗儿只长出了一小截,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郊外真好啊!我一下子感觉好像卸去了许多东西,心情无比轻松。走了十几分钟,突然,我眼前一亮,一个一望无际的水库,出现在我面前。水库里的水是那么清澈,可以看见红色的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水面是多么平静呀!真像一面大镜子。四围的青山和蓝蓝的天空映照在水面,水就成了绿色的了。我想起了白居易的诗句“春来江水绿如蓝”,原来,今天我看到了诗中的景象!
一条小溪从两边的悬崖峭壁上留下来,小溪大约有二十米宽,里面有石头,潺潺的流水声真像一支欢快的乐曲伴随着我们。跟水库里的水一样,溪水清澈见底,我们准备踩着石头横穿溪流,到小溪对岸摘野菜。过去的时候,我和小明不小心踩到溪流了,鞋子已经进了一点水。上岸了,我又踩到了泥巴,鞋子全湿透了。我和小明他的爸爸被迫去店里烤干鞋袜。在饭店里,我一边用电吹风吹干鞋袜,一边想:他们摘野菜一定很好玩,唉,真遗憾啊!
到了中午,小伙伴们每个人手上都拎一大把野菜,满载而归!吃完午饭后,我们就去附近找一户农家,准备学做清明糕。在一个老式的房子里,住着一个老爷爷。他告诉我们得用干燥的草才能做糕,然后,老爷爷给我们几样晒干的菜,教我们用刀把它们切碎。大家手忙脚乱的,争先恐后地切菜、揉捏,做成了一个个类似泥巴的菜团。然后,我们把它捏成椭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各式各样的饼,放在蒸锅上蒸熟就可以吃了。吃着自己的劳动果实,感到无上美味!
清明节去踏青,同安的青山绿水和淳朴的老农接待了我们。虽然没摘成野菜,但我还是收获满满啊!
清明节作文 篇3
春天来了,也迎来了清明节,清明节就是要去踏青,我也踏上了第一次的清明踏青之旅。
这里的景色宜人,我陶醉在这里的美景中。想着这次春天踏青的活动给我带来的喜悦与收获,我们坐上了车开始了我的踏青活动。
过了好久车才缓缓的停了下来,终于到达的目的地。同学们就蜂拥着下了车,好不容易下了车,我开始大口呼吸新鲜空气。
刚进入花港观鱼,迎接我的是大片大片的绿色,犹如绿色的屏障,而就在屏障里出现一一支白色的樱花,就像是来迎接我们的。走过这片樱花地,我来到了纪念馆。
纪念馆的右边就是一个充满书香古味的书房,这不禁使我想到了马一孚先生一定很爱书吧。于是讲解员阿姨开始为我们讲解,原来马一孚是浙江会稽人,也就是今天的绍兴人,他就是一位国学大师,精通8国语言,精于书法。生于1883年,1967年逝世。享年85岁。我抬头望去,上面就是马一孚创作的浙江大学校歌:大不自多,海纳江河,惟学无际,际于天地……是啊,学习无止境。
我们活蹦乱跳的看着各种美丽的景物,就这样我们参观了所有的景点,这时也是我该回家的时候了,就这样结束了我的踏青之旅。
清明节作文 篇4
又是一年清明时,细雨蒙蒙,回家扫墓。静静地伫立在坟前,望着那一方低矮的坟墓,任泪水随风飘落,任思绪在雨中纷飞……
童年的记忆中,就数曾祖母最疼我了。两岁时,我与父母住在离老家很远的地方。那一年,我学会了走路。不知是否是风将这信息捎给了曾祖母,还是冥冥中的`心灵感应,在第一时间内,她便获悉了这一消息。“我们家星语长大了,都会走了,我得送她两张小板凳,让她多坐坐休息,省得跑坏了两条腿。”至今依然记得曾祖母满含爱意的笑语,依然记得她幸福的笑脸,深深的皱褶中洋溢着盈盈的笑意。以后的日子,她立马忙前忙后,张罗着请邻居伐木,请木匠做工,请专人漆色……不出几天,两张红红的小板凳便大功告成了。
奶奶告诉我,小板凳做好后,曾祖母可高兴了,满怀欣喜地反复轻抚着它们,目光中充满着柔情,恨不得立即送到我的手中。
那时候,交通不是很发达,处处都是坑坑洼洼的羊肠小路,所以,走这一路并不容易,摔跤是常见的事。现在想想,一位年过八旬的老妇人肩上一前一后挎着两个小板凳,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走在崎岖的小路上,花个半天时间,就只为她年仅两岁的重孙女送板凳,这是十分令人心酸的。
中午时分,满身泥泞的曾祖母喘着粗气出现在我的面前,阳光下,曾祖母额角的汗珠闪闪发光。不容歇息,她就放下板凳,三步并作两步地走向我,蹲下身,一把揽住我的腰,不由分说地不断蹭着我稚嫩的小脸,脸上笑开了花,然后起身,拉起我的小手四处走着。真是很难想象,年逾古稀的她当时怎么有如此充沛的精力。除了爱,还能有别的答案吗?
后来,我长大了,不再常见曾祖母了。十岁那年,我们见了最后一面,只不过,她已躺在冰棺中,从此生死两别,她在里头,我在外头……我抱着棺材失声痛哭,任谁也劝不住。
去世博会,爸爸给我买一张可折叠的板凳,比家中的木头板凳好看多了,坐着也更舒服,但我还是更喜欢曾祖母送给我的小板凳。只要一看到它们,我的鼻子便酸酸的、涩涩的,我好想念我可亲可敬的曾祖母啊!
现如今,我又来探望你了,曾祖母。我伸出双手,对着您的坟茔,好想再次握着您嶙峋却温暖的手。
一阵清风吹来,抚过我的脸,拂过我的手,曾祖母,这可是您老人家对我深情地回握?
清明节作文 篇5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祀和扫墓的日子。按照旧习俗,这天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在古代的时候,清明节这一传统的习俗,除啦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现在的人们已经没有古时候的习惯啦,我看见有人在十字路口烧纸。爷爷和奶奶回老家去给太爷、太婆们烧纸去啦,没有带上我。
清明节作文 篇6
江南的春天细雨绵绵,到了四月,水乡田间,绿野青山,多了一队队踏青扫墓的身影,菲菲细雨中撑着阳伞,或缅怀,或赏景。返程时,手里多少都拎着几个绿色面团一样的食物,江南人告诉你,这是清明特有的食品——青团。
这年的清明节,我有幸参与到制作青团的全过程。那是临街的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糕团店,每年这个时候,店门口总会排起长龙,等着买三五个青团,或自己品尝,或送亲朋好友。我吃过这家店的青团,鲜香四溢不粘牙,馅料十足易饱腹。但是这青团是怎么做的?这面团是怎么变成绿色的呢?趁着下午没什么人买的档口,我向店里师傅请求学做青团,师傅爽快地答应了。
首先,我在装满面粉的盆里倒入足量的水,右手不断搅和,让面粉与水充分糅合,只是搅和来搅和去,搅和成了“浆糊”,愣是搅和不出团团来。“你这手法不对。”师傅见了,立马用他自己的独特手法,不一会儿就成了面团。我惊讶他是怎么做到的,他说,这个是靠手法,要勤学苦练才成。妈呀,做个团子都这么费劲,干哪行都不容易啊。接着,放发酵粉,醒面1小时。这时,师傅拿出了新鲜的艾叶,用榨汁机榨成了艾草汁,绿汪汪的,我把这艾草汁倒入盆里,与面团充分搅和……这面团绿了!原来青团之青的奥秘在这里!师傅拿起一个锅,倒少量的水,加上糖,大火煮七八分钟,取出备用。又拿来红豆,捣成豆沙,倒入刚才煮成的糖汁搅拌均匀。又到我大显身手的时候了,这翠绿的面团搓成长条状,揪下一段,揉成小团团,压成饼,放上豆沙再包裹,一个豆沙青团就成形了,再往锅里煮五分钟,香气四溢甜上心头的青团就出锅了!
我这垂涎的舌尖早已忍不住了,拿起自己做的青团,迫不及待咬一口,啊,好烫啊!“你冷冷再吃!”我妈一脸无奈地说我。烫过之后,感觉味道不错,既有豆沙的软糯香甜,又有沁心的草香回甘。青团吃完了,可心里还是,甜甜的。
【精选清明节作文集锦六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