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清明节作文

2021-06-02 关于清明节的作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传统清明节作文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传统清明节作文 篇1

  清明节到了,我跟母亲都会到我姥姥的坟前给我姥姥扫墓。

  当我踏上那个不知名的小山头,看着蓝天中飘过的几朵悠悠白云,感受着那拂过山头上青葱的小草的微风,我知道我的我姥姥在这里一定会开心。

  我姥姥在我六岁的时候就死了,是四老之中最早走的一位,也是最疼我的一位。我姥姥的死让我第一次懵懂的走近了死亡,也知道了葬礼是怎么样的。老老的房子里,挂着一帘帘白白的帐子,到处都是哭声,熟悉的、陌生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而我姥姥却安详地躺在棺材里。于是,我莫名地就放声大哭起来。不是因我姥姥的逝去而哭,因为我并不知道我姥姥再也不会起来了。我躲在母亲的身后,瞅着躺在棺材里的我姥姥,哭闹了很久,很久。

  死亡,总能让人缅怀与逝者相处的点点滴滴。

  记得小时候,我姥姥总爱背着我到处走,走出那不大的小村,又走回来。沿路上,她不断跟人们打着招呼,还不忘捎上一句:“这是我孙子·”随即,便咧嘴笑了,满脸的皱纹也就更多更深了。

  晚上,在那间只点着一根发出微弱黄光的的蜡烛的小屋里,我蜷在我姥姥的胳膊底下,感受着那温暖的体温。一床被子下,我听着我姥姥讲那遥远的故事。我很喜欢听我姥姥讲故事,虽然那时的我并不清楚我姥姥讲了什么,但那亲切的带着浓重方音的话语和那缓缓的语速,总能令我安然入睡。

  小时候,我总不喜欢吃饭。于是我姥姥就对我说:“吃完饭,佛祖会保佑你的,会给你一块糖吃。”我信以为真,麻利地吃完饭后,真的在饭桌上发现了一块糖。那时的我,单纯地以为佛祖是一个大好人,而且我姥姥跟他很要好。她还说佛祖会关心每个人。她自己就常常慷慨地施舍给走过这个小村、这间屋子前的乞丐,尽管会屡屡招来父母的数落与不满。

  我姥姥死前,摔了一跤,随后又马上爬起来。家里的人都以为没事,我也以为没事。于是,我像往常一样乖乖吃完我姥姥煮的饭,像往常一样得到了一块糖,也像往常一样兴高采烈地出去玩。当下午我回到家中,看见我姥姥安详地躺在那张她常坐的躺椅上,手中还拿着那个伴随她多年的扇子,我冲上前去,摇着她的手,以为她能像往常一样醒来,再陪我玩。但是,无论我怎么去摇我姥姥那只发冷的手,也摇不醒她。于是我放声大哭,哭声引来了父母亲,也引来了我姥姥的死讯。

  每到清明节,当我登上那个不知名的小山,看着蓝天,享受着微风,我总觉得我姥姥就坐在我身边,静静地看着我,直到永远……

  清明节啊,清明节,总是让我们这么的想念亲人!

传统清明节作文 篇2

  同学们,你知道满族吗?满族的来源可往上追溯到商周时期的肃慎,两汉的挹娄,北朝的勿吉,隋唐的靺鞨和辽、宋江、元、明的女真人。这些都是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的满族祖先。满族的服饰:男子自头顶后半部留发。束辫垂于脑后,穿马蹄袍褂,两侧开叉,腰中束环,穿宽大的直统旗袍,足登高底花鞋。入关后在很长时期我国妇人流行旗袍。

  满族的住房,一般际内有一影壁,立有供神用的索伦杆。正房一般为三间或五间,坐北朝南,便于采花。东次间开门,也称口袋房,目的在于保暖。屋内北、西、南三面有炕,称万字炕。满族以西为上,西炕不堆放杂物,不坐人。在饮食方面,满族喜欢吃小米、黄米干饭与黄米饽饽(豆包)适年过节吃饺子,除夕必吃手扒肉。满族重视礼节。最主要和常见的礼仪有见面礼、请安礼、告别礼三大类。其中抱见礼是满族的大礼,满族打狗、杀狗,忌食狗肉,不用狗皮制品,因为狗曾救过努尔哈赤所以满族不用狗。

  满族曾信仰多神教的萨满教。直到解放前,在东北的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和爱辉等地,满族民间仍保持有萨满教,萨满祭祖、祭天是每年的大事。

传统清明节作文 篇3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节,这天好像所有的人都忙碌了起来,我也情不自禁想起了离我们远去的我姥姥,想着他以前疼爱我的种种回忆,不得不承认的是,我非常想念他了。

  我无法忘记,那一年回到故乡,看到躺在床上的我姥姥,有多瘦骨嶙峋。她痛苦地蜷曲着,干枯的手掌,指节发白。我和母亲无法相信,我姥姥已是骨癌晚期。更让人无法相信的是,一年多前,我的舅舅带我姥姥去医院检查时,已发现她得了骨癌。然而拿到化验单的那一刻,我姥姥却告诉我的舅舅不要让其他的人知道,也不去治疗,只是静静地回到家,正常地每天上学教书。

  原来,这一年多,每天在讲台上给学生上课,把一叠叠试卷带回家批改的我姥姥,竟忍受着病情不断恶化的折磨。在她手拿粉笔在黑板上书写汉字之时,她的手会传来阵阵剧痛。独自一个人居住在老家,子女们搬到大城市之时,她时常在深夜因为疼痛无法入睡,辗转反侧到天明。这一切,这一切的痛苦,她只是独自承受,不告诉子女,不让子女为她担心。她担忧子女为她支付巨额的医药费而经济窘迫,还尽可能地延续自己几十年的教学生涯,尽可能地教书育人。

  这时一切已无法挽回,母亲、我的舅舅他们已经阻止不了我姥姥病情的恶化,唯一能做的,只是减轻她的痛苦。可是,我姥姥艰难吐出的几个字却是:别,别再为我花钱。她心甘情愿独自挺过这些折磨,不让子女为了她陷入经济上的困境。甚至于,在子女们轮班守夜,陪着她之时,她选择了偷偷服食**,早点结束这一切,不拖累子女。当我们及时发现,我姥姥终于醒来的一刹那,我们悬着的心放下,却又被我姥姥自责、内疚、颤抖的目光所刺痛。母亲搂着我哭了,她说:“该自责的是我们呀!你的我姥姥,我们太对不起她!”

  那天晚上,母亲陪着我姥姥,下半夜,我姥姥突然像是恢复些精神,完整地说出了几句话,她满是不舍地说:看到你们过得好,城城也考上了大学,这就够了。后来她安详地睡去,我们以为将是一个美好的明天,然而,这是永别。

  这些年老家的人们不时会提起我姥姥,说她是一个教了一辈子书的好老师,爱教书,爱孩子,就跟有时电视上放的“感动××”的人一样,感动着村里的人。我想,我姥姥也许没有那么伟大,但她对子女、子孙的爱,深沉得让当年仅八岁的我感到生命的悲凉与母爱的伟大。她让我永远铭记,在处于多么痛苦的忧患中,她的生命书写了多么深刻的爱。

  想到这些,我也暗暗对自己下了决心,以后不管再远,在忙,每年清明节都要回来看望一下我姥姥,以表示我对我姥姥的想念。

传统清明节作文 篇4

  春天万物复苏,花儿们露出了自己娇艳的小脸蛋儿;泉水唱起了叮叮咚咚的歌儿;风儿轻吹,叫醒了睡梦中的小动物们。春天来了,我们也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节气清明节。

  去年的清明节,我们一家人去给祖先们上坟。外婆说要带我去看看我的阿太们的家,我很好奇:他们的家是什么样的?原来阿太们都住在高高的山上,那里还种着很多松树和樟树。走近看,才发现家有大有小,有些家门口还站着威风凛凛的石狮子。我们每年都会带上很多的装饰品去装饰,让老阿太们住得更舒服。

  来到坟墓前,外婆就拿出了她提前准备好的食物,有烧好的菜、馒头、水果、酒。外婆一边把吃的放到墓碑前,一边轻轻叫着阿太们,然后端起酒杯慢慢撒在阿太墓碑前。我问外婆为什么要撒酒呢?外婆轻声轻气地说:老阿太们都喜欢喜欢喝酒呢。等老阿太们吃饱了,我第一个冲了过去,双手合十,跪了下去,心里默默地想:老阿太们保佑我今年考个好成绩!

  清明节这一天,不仅我们大家可以团圆,就连老阿太们也能喝酒、聊天、吃外婆精心准备的食物。外婆说:每年都要来看看老阿太们,让他们知道我们没有忘记他们,这样他们也会保佑我们平安健康的!

传统清明节作文 篇5

  今天是清明节,今年的清明节可不是大诗人杜牧笔下的“雨纷纷”,而是一个艳阳天!因为天气,我们的心情也舒畅了许多。可是,我们照样要过清明。

  一大早,我们便出发去了奶奶家,去做青团、扫墓。我最喜欢吃豆沙味的青团子啦!绿绿的团子皮包裹着紫色的豆沙,一口咬下去啊,嘴里满是又香又甜的、热乎乎的豆沙。你们知道豆沙是从哪儿来的吗?哈,它是我和爸爸洗出来的!

  我们把红豆洗干净,放到锅里煮。当它变得有原来四倍大的样子时候,颜色也更紫了,原来是豆脐的地方炸开了。我们就把它盛起来,装在一个装着水的大盆里,不断地揉捏,直到子叶和豆皮完全分开。子叶变成泥后,再把它倒进一个漏篮里,把汁和渣分开,汁装进一个红桶里,渣扔掉。我把手伸到桶里,发现桶底有一层厚厚的`像泥沙一样的东西。爸爸说,这就是豆沙。我们又把汁倒进一个大口袋,使劲把水挤干,剩下的就是豆沙了。奶奶又把它放进锅里,放入猪油、红糖一起炒,就成了香甜可口的豆沙。

  用豆沙包的团子甜甜糯糯的,可好吃了。

传统清明节作文 篇6

  其实我也多想驻足,漫步到那无际的花海中去啊。

  但是还有任务在身,我只希望能在接下来沿途会遇见更多的春景。下了车,一棵桃树,终于来到我的眼前,粉红的花儿,已经被昨日的雨浇得所剩不多,然而剩下的如一个个含羞娇美的女子,纷纷投来盈盈的笑意。

  我走在记忆中的崎岖上路上,青松漫布了大半个山陵,两旁仍是一年四季清丽的草儿,还有点点细细羞羞的小小野花。淡淡的紫色花朵,黄色的小小花朵,一片片,一簇簇,一丛丛,散落在草儿之中,交相辉映,一片繁盛景色。这里的一切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路边有一些棉菜,说是可以做清明团子的东西。在绿叶外面好像是裹了一层绒毛,这样看上去好像是银白色的,绿叶之间的花呢就像米粒一般大小,是黄色的。我弯下腰一摸,毛茸茸的,那么柔软,那么娇嫩。我们埋头摘棉菜,虽说不是满载而归却也已是收获不少。

  一下子到了太公墓前,像一把大交椅。经历了一年的风吹日晒,这里布满了杂草和一些蜘蛛网。大家都动起手来清理,我看自己帮不上什么忙,罢了,还是去看看小花小草吧。小心翼翼的踏在松软的泥土上,一种不知名的花儿映入眼帘,是白色长条的花瓣,花朵不是很大,却散发着淡淡的幽香,后来知道说这种花是可以止血的。祭奠过后,我们就带着一路春色准备启程回家了。

传统清明节作文 篇7

  清明节,又称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并且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0xx多年历史。

  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我国古代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意即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

  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地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地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地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地农言。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地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地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地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地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地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地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地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地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地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地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地特殊气氛。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地亲人地习俗仍很盛行。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地传统节日,是重要地“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地四月五号,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传统清明节作文集合七篇】相关文章:

1.精选传统清明节作文集合七篇

2.关于传统清明节作文集合七篇

3.传统清明节作文300字集合七篇

4.关于传统清明节作文300字集合七篇

5.实用的传统清明节作文集合七篇

6.传统清明节作文合集七篇

7.关于传统清明节作文七篇

8.【精华】传统清明节作文七篇

上一篇:清明节上坟作文300字 下一篇:清明节扫墓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