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作文1300字

2020-08-28 关于元宵节的作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元宵节的作文1300字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元宵节的作文1300字 篇1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又是一年元宵节,一阵紧似一阵的鞭炮声响彻云霄,一簇一簇的烟花似流星般流窜,油城的夜晚已是火树银花不夜天。此时的我却在回味着儿时那难忘的元宵节。

  生在豫东和山东交界的农村,童年的元宵节给我留下的印象大都是放鞭炮、看烟花、瞧新娘……最最有趣的当属小闺女们喜爱的游戏——七人扎。七人扎,顾名思义由七个20岁左右的小闺女组成,我在12岁本命年时破例参加过一次。记得刚过破五就由年龄稍大点的“招兵买马”,一旦确定人选,就马不停蹄地借道具——老太太的扎腿带。

  等待批准加入后,我忙不迭地跑回家,拽着奶奶的腿就解奶奶那双新买的扎腿带,由拿出自己为数不多的压岁钱,交给组织的头儿,买些纸箔、香火,还从家偷偷拿来了包子、枣糕、花生、糖等做一部分做供品,一部分当夜宵。

  晚饭后,七个人相约一起上街看烟花,那个年代的烟花不像现在这么时尚,都是些二踢脚、哑巴便、窜天猴什么的,记得那时五六岁的孩童都要等穿上哥哥、姐姐的裤子才敢上街瞧烟花,唯恐哪个哑巴便“滋溜”一下窜到裤裆里。瞧新娘,也是我们这帮小妮子的最爱,我们喜欢站在村口的路边上,等本村的新娘刚跳下自行车,我们就会蜂拥而上,揪着新娘的包袱看人家从娘家带来的枣糕盘,比划着、诉说着、分享着,那滋味完全不亚于自己吃枣糕的那份惊喜和甜蜜。

  等夜深人静,众人散去后,我们七个小闺女会躲在一个安静的屋子里,由“头儿”请出找老人扎好的“灶王奶奶”,各自摆出自认为最好的东东做供品,一切准备就绪,七个人依次掏出自己借来的扎腿带,“头儿”第一个上阵,微闭眼睛,一边嘴里振振有词地念叨着“正月十五有灵圣,有福的系个大囤套小囤,没福的系个打水罐子单线绳”,一边将七副扎腿带依次打结。做完这一切,“头儿”由众姐妹陪同、双手虔诚地拖着系好的带子走进庭院用力甩出,根据地上的图案推断此人是否有福气,将来嫁个什么样的婆家,还可根据图案密集的方向推断出婆家的大致方向。

  轮到我系带子时,我紧闭双眼,嘴里念念有词,使劲地系着每一个结,然后虔诚地、一步一挪地来到庭院,只听“头儿”一声“甩”,我使出了吃奶得劲使劲往高、往外甩,“快来看,快来看,新英系的图案最方正,看来她还真的是‘粗夫人’(因皮肤粗糙而得此雅号),瞧!她一准得嫁个远地方……”这个游戏只给我留下了这些个印象。

  80年中期,我技校毕业分配到油田工作,当时的同伴大都嫁到了附近的村庄相继生子育女,偶尔相聚也都羡慕我有个稳定的工作。

  90年代,听说她们大都是两个、三个孩子的母亲,不过她们凭着自己有文化在家承包了稻田地、养起了鸡和猪,丈夫外出打工做积蓄,自己在家赚点零花销,小日子过的甜甜美美。春节遇到时,她们都催我赶快把自己嫁了吧,千万别嫁太远,还说小时的游戏不灵验。

  二十世纪,她们有的当了婆婆、丈母娘,孩子大了,她们也不再满足于家里的二亩三分地了,她们有的承包了村里的饭店,有的做起了生意,还有的夫妻二人合开了化工厂,做的最大的当属当年的“头儿”,她跟着丈夫跑到了攀枝花做起了“选铁”的生意,前不久还送给弟弟一辆奥迪车,成了我们村里的首富。年前回来电话邀我们相聚,她们笑我面嫩,说我闲着没事弄出个13岁的孩子玩,当我说这是我的唯一的儿子时,她们都笑我“太笨了”,当初只会学习,笨到了嫁不出去,还调侃当年的“粗夫人”也没见享多少荣华富贵,反倒是她们经过这二三十年的摔打到了“啥也不想、享清福”的年龄了。

  因都是姐妹,她们的取笑我也没往心里去,可细细琢磨还真是那个理:游戏总归是游戏,命运掌最终还是要握在自己手中。无论个人“基础”如何,只要你肯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即便是我们“头儿”的奥迪车也不是靠当年的“大囤套小囤”换来的。

  望着街边的排排花灯,我仿佛又回到了儿时的那个元宵节,美丽的场景,年少的情怀,甜蜜的回忆……这些元素都与“难忘”紧紧相连,让我每每想起,便幸福如昨,陶醉其间。

元宵节的作文1300字 篇2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谓上元节,因为这节日的活动主要在月圆的夜间,通称为元宵或元夜。

  元宵的活动最主要的是灯会和灯猜。

  旧日福建,大体说来,从正月初九起,灯市便开始热闹起来,正月十三日后几乎可见各居家门前都挂出花灯。

  元宵节给新嫁女送灯,是旧日福建的习俗,各地送的灯品式样不尽相同,但目的一样:为了“添丁”。福州一带已嫁女未生男者,娘家多于正月初以观音送子灯送之,是谓送丁;嫁后已生男者,娘家可送各式的灯,谓“添丁仔”。闽南各地给新嫁女送的是一对白芙蓉灯,给嫁后已生男者则送一红一白的。灯内点有蜡烛,弄不好会把灯烧了。花灯失火,通常被视为喜事,叫“出丁”.白灯失火视为生男吉兆,红灯失火视为生女吉兆。那当然是人们一种愿望的表达。

  闽南一些地方,比如漳浦等地,灯节中还有一叫“穿灯脚”的习俗,即在元宵夜里,村中新娶进门的新娘子和当年生男孩的小媳妇,必须穿红着绿,打扮一新,在婆婆或其他年岁大的老妇人陪同下,手拿吉祥物,口中说吉利语,从大祖词堂的灯棚下走过,一展风采。其所以这样做,目的在于向祖宗也向乡亲介绍新媳妇。至于已生男孩的小媳妇也过灯脚,在于告慰祖宗。

  灯节期间各地都热闹非常,有几个地方特别热闹,如福州的南后街,泉州的西门街,都是买灯、送灯、看灯最集中的地方。灯的种类甚多:走马灯、关刀灯、莲花灯、兔子灯、骰子灯、钱鼓灯、薄饼灯,应有尽有。

  旧日福州南后街,有一种桔灯(与“吉丁”近音),用纸糊成.形如巨大桔子,形状简朴大方,民众多爱观赏。另外还有一种真的桔子灯,用较大的鲜桔皮制成。做法是在近蒂处切平,取出桔肉,留下空壳,再用小铁丝札一烛托,放入空心桔中,插上小蜡烛,将蜡烛点亮。桔灯烛光透过红红的桔皮,通明绚烂,成为一件具有实物美感的艺术品。曾有人写诗赞道:“何人剖桔空中点,胜看莲花大盏灯。”

  灯节期间,有些地方叠灯为山,人称“灯山”或“鳌山”。这鳌山开头只是一些有钱的富贵人家所张设,任人观赏,后来设在寺庙、神祠或闹市路口,让人看热闹。鳌山中除了干姿百态的大小花灯之外,多还摆设一些名贵的手工艺品、古董等加以点缀装饰,构成“鳖山胜景”,甚为壮观。

  灯节中的舞龙灯,是福建元宵节中最受欢迎的节目,龙灯长数1O尺,有头有尾。龙身有九节或十一节,以长帛彩绘鳞甲披盖其上,各节燃蜡烛,前导一灯球,由十数人手执舞弄,屈曲盘旋,随灯球而上下,前后敲锣打鼓以壮声势。龙灯于元宵夜在街头巡回,谁家有放鞭炮以示欢迎者,即进入该家庭院舞弄,让人们观赏,舞毕主人以薄礼相送以示答谢。这种舞龙灯,福州人称为“舞太平龙灯”。舞龙灯的龙灯,由各地寺庙札制,节后收入庙中.来年重加修饰后再用。

  灯节中还有一种灯猜颇受欢迎。灯猜也叫“猜灯谜”或“出灯猜”。谜语之题材,大体说来有几大类,一是古书中的语句,二是人物、地点、词牌、剧目等,三是动植物、器具、谚语、成语、术语等,四是字,五是不属于上述的其他内容。各条谜语的谜面多注明属于什么格,以提示和启发猜谜者。

  猜灯谜,以前多在私人离宅或某一街巷举行,后来多集中于公共娱乐场所,福州在白塔寺,泉州在开元寺,厦门在中山公园内或工人文化宫,漳州在公园内的文化馆,那些地方多是既有猜灯谜,也有大规模的花灯展览。

  灯节原是群众喜爱的传统习俗,寄托着人们祈福的美好愿望。至今福建各地仍年年举行灯节,不过灯内蜡烛以电灯代替,彩灯闪烁,展现一片迷人的夜景。

  在福建元宵节期间也有不闹灯的,那就是永定姓李的客家人。他们在正月十五日另有活动,每家每户忙于扫墓祭祖敬神,是谓“春祭”。永定李姓人家元宵不闹灯有其原因:传说唐朝高宗李治于公元684年农历正月十五日看灯看得正高兴时,得知薛刚闹事踢死太于李奇,一下给吓坏了,从栏杆上摔下来致死。正月十五日成了李家悲惨的日子。为了让姓李的都记住这悲惨的日子,后来唐王朝统治者下令,每年正月十五日,李家不准闹花灯,违者不承认其为李家子孙,永定客家人系从中原迁来的,一直保持着元宵不闹花灯的传统。

元宵节的作文1300字 篇3

  xx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题记

  元宵灯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孩童们最喜欢的节日之一。

  我虽是女孩,却如男孩般爱玩鞭炮,爱放烟花,为此父亲总是说我投错了胎、生错了性别,并时时教导我,说是女孩不可如男孩般如此疯闹,可我总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丝毫不去加以理会。因此每次离元宵节还有好几天时我就已早早买好了烟花,然后开始掰着手指头等待十五的到来了。那时的我真真可以说是望眼欲穿、望穿秋水啊。

  仍记得小时候的烟花多种多样,有钻天坠,有小蜜蜂,有满天星,有……每到十五,漆黑的夜晚总是亮如白昼,被各色的烟花装点着,照映着。最近几年国家提倡文明春节,提倡人们少放鞭炮,少放烟花,所以现在春节、元宵的热闹程度大不如以前,然而即使如此,元宵灯节时仍是一片热闹场面。

  过了十好几年的元宵节,放了十好几年的烟花,然而只有今年最让我记忆深刻。

  以前元宵节是在自己家中度过,唯有晚饭后方才被允许跑到大街上与小伙伴们一起。然而今年却是在舅舅家度过。而正因为如此,今年的元宵节才让我如此难忘。

  嫂子前年九月份刚添了个小孩儿,今年已一岁半了,正是无忧无虑,活泼好动的时候,所以场面格外的热闹。我们先是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然后欣赏了美丽的烟花并放飞了孔明灯,接下来就是观看我一岁半的小侄子的表演。

  哥哥用手机放了一首《最炫民族风》,本来还在乱跑的小侄子立马从哥哥那夺过手机拿在手中,并伴着音乐开始了他自创的舞蹈——群魔乱舞。他先是在房间的空地上转圈,然后挥动双手,不停的摇晃,有时晃的猛了就会跌坐在地上,可是他既不哭,也不闹,一骨碌就自己从地上爬起来了,然后再接着晃动。后来跌的多了,他干脆就又加了一个动作——爬地。可是他爬地还不是简单的爬地,偶尔也会加上几个高难度动作,那就是翘起一只胳膊和一条腿,然后再晃悠胳膊,那滑稽的动作总是会引起我们的大笑。

  他也很会和我们这些‘观众’互动,偶尔拉上我十三岁的弟弟和他一起跳舞,或是跑到我们身边给我们来个飞吻,当我们要去抱他时却又迅速跑开了。

  房间内的笑声不断,窗外的烟花也绚烂夺目。房内的笑声穿过窗户,越过正盛开的烟花,向着远方飞去……

  元宵节这天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他别是舞龙、舞狮最热闹,龙是花布做的,有的用十个人舞,龙头前面有一颗珠子。这个珠子叫龙珠,龙舞起来时很好看,像真的的龙一样,观众不断叫好,有些观众去摸龙,他们说摸了龙能治百病,一年。

  今天,是元宵节,家家户户都准备了热腾腾的汤圆,有:五彩汤圆、糖芯汤圆、花生汤圆、金沙汤圆、红糖汤圆、红枣汤圆这些汤圆美味极佳,散发出十分诱人的香气,让人止不住流口水。

  夜幕慢慢降临,鞭炮声越来越响。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吃团圆饭前放鞭炮便是我们家乡的风俗之一,不过最热闹的还是放烟花。当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逐渐消失的时候,我知道一会儿要放烟花了,而我一般不会放烟花,而只会赏烟花。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南靖人民一年一度的元宵焰火晚会。我们来到中山桥,只见那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人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地等待着焰火晚会的开始,有的小朋友手里还提着花灯。

  我第一眼看见的是一棵大树,上边开满了花,树干装扮的金光闪闪,我第一个想法就是:这是一棵许愿树,我要许愿。因为它太像qq宠物里边的许愿树了!正月十五那天,我和爸爸妈妈去看灯展。天一黑,我们便迫不及待的来到了那里。人可真多呀。。。

  元宵节人们张灯结彩,这有一个传说,话还得从汉朝说起汉武帝有一个宠臣,名叫东方朔。有一天,东方朔闲来无事,去了后花园赏景。走着走着,看到一个宫女准备投井自尽。东方朔慌忙拦住了这个宫女,并且问她为什么投井自尽。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细。风雨夜深人尽散,孤灯犹唤卖汤元。盼星星,盼月亮,盼着元宵快来到。一年一度的元宵节似乎是听到我的唤喊似的,驾着小火车,来到了我眼前。

  人们在春节的爆竹声后,在走亲访友后,有各自忙活了起来,因为又要迎来又一个热闹的节日元宵节。元宵节这天傍晚,寂静的村子便热闹起来,锣鼓喧天,村民的心也随之沸腾起来。听到这盼望已久的声音,小孩子们更是欢呼雀跃,心花怒放。

元宵节的作文1300字 篇4

  每年临近元宵节,老家会连着三天耍龙灯,俗称“扬龙灯”。

  龙灯分许多种,而老家所在的村庄通常是耍稻草编织成的草把灯。这种看似不起眼的龙灯虽谈不上精致,更比不上彩灯那般雍容华丽,但成本低、重量轻、寓意深。赶在元宵节前的一周,村里的族长们便动手准备。有着多年编织手艺的曹爷爷早早找来了干净的稻草,待在村小学的操场上开始忙活。他又是剁草、又是搓绳,往往得干上一两天,才能编织出一条完整的龙灯。纯手工编的龙灯一般分成龙头、龙身和龙尾三部分,由十来个活灵活现的草把用草绳连成一体。曹爷爷的绝活多半出在龙头上,他用草把编织的龙头神采飞扬、栩栩如生,尤其是那双用白萝卜装点成的 “龙眼”格外炯炯有神。草把灯编成后,再插上一根根上好的杉木棍,长长的龙灯便整装待发了。

  农历正月十三是起龙灯的日子。一到傍晚,耍龙灯的大队开始在村小学操场集结待命。十来个十五岁上下的标致小伙各举一根杉木棍,草把插上一根点燃的香烛。灯火映衬下的龙灯装扮一新,精神抖擞。除了耍龙灯的年轻干将,大队还有稍年长的拎包领队、涨彩的司仪,以及敲锣打鼓的队员。赶在晚上六点十八分,一挂红彤彤的大鞭炮准时响起,耍龙灯的成员们在喧闹的锣鼓声中浩浩荡荡出发了。

  我家离村小学不远,每年迎灯都排在靠前的几户人家。眼看龙灯就要来了,母亲早早把八仙桌收拾干净,在老屋堂前腾出一片宽敞地,同时取出一大两小三挂鞭炮,拿一小捆香点上,静待龙灯的到来。年幼的我还够不上耍龙灯的条件,但凑热闹的水平绝对一流。当龙灯刚进前一屋时,我便不再跟进去热闹,而是火急火燎的回家报信,通知父母亲在门口迎灯。

  不一会的功夫,伴随一阵急促的锣鼓声响,高昂的龙头即刻出现在我和家人的面前。父亲赶忙点燃一挂大鞭炮,十分虔诚的将龙灯请进家门。领队接过点燃的香,一根根插在草把灯上。在龙头的带领下,长长的龙灯在老屋堂前绕场三圈,司仪扯开嗓门不停的涨彩,两小挂鞭炮穿插其间响个不停。当龙灯即将离开家门时,父亲会在领队的拎包里塞上一包纸烟,既是对大伙的犒赏,更是讨个吉利。

  龙灯刚刚离去,我便迫不及待的约上小伙伴们,一路热热闹闹的跟过去。那会村里只有五六十户人家,但挨家挨户跑下来,也要两个多钟头左右。为了赶上耍龙灯的节奏,我全然不顾脚下泥路的湿滑,有时一不小心,棉鞋就会踩进路边的泥水坑。更糟糕的是,一脚踩在小伙伴的鞋跟上,两人都会摔在地上“狗啃泥”。嘻嘻哈哈一阵欢笑过后,我们越发牟足了劲,跟着耍龙灯的'队伍串了一家又一家。

  记忆中,大哥参与耍龙灯次数多一些,我只是跟着瞎起哄。有那么一次,在大哥带领下,我也过了一回耍龙灯的瘾。只是年纪偏小,仅够上举龙尾的条件。耍龙灯连着三天跑遍全村,挨家挨户得上门,体力自然消耗很大。原本举龙头的大哥为方便照顾我,那一次也换成了举龙身,就在我前面一个位置。或许是初次参加过于兴奋,耍上两天后,我觉得累的不行,脚都迈不动了。即使这样,第三天的晚上,即元宵节夜晚,我还是准时出现在队伍中。出发前,大哥朝我竖起大拇指,鼓励我完成最后一公里。那天晚上天公不作美,剩下十来户的时候,天忽然下起了雨,我们一个个都淋成了落汤鸡。行进在坑坑洼洼的路上,大伙的好心情遭受重创。大哥转身叮嘱我担心脚下的路,别摔了!话还没说完,我一个趔趄果真滑倒在地。当时前面的龙头走的快,整条草把龙一直绷得很直,我举的龙尾瞬间被拽离了杉木棍。当大哥和领队凑过来扶我时,我半躺在地上,手里还牢牢握着一根光秃秃的杉木棍。大伙被我狼狈的模样逗得哈哈大笑,原本有些沮丧的心情片刻烟消云散。也没剩几户人家了,索性坚持到底吧。我重新将龙尾插上,跟随大队又出发了……

  当晚,耍龙灯圆满结束。领队带着我们赶回村小学,在操场中央升起一堆篝火,将十来个草把和棍子放进火堆,接着点燃一挂鞭炮,我们绕篝火围成一圈恭恭敬敬三鞠躬,以示送龙上天,寓意风调雨顺好年运。最后环节的分发犒赏,大伙纷纷为我点赞,并决定多分我一包佛子岭牌香烟,当时我心里不知有多暖和。

元宵节的作文1300字 篇5

  汽车飞驰在马路上,夜,已睁开了深邃的眸子。街道上,各种灯光扯破了夜深蓝的绸子,照得四周亮如白昼。我坐在车上,心底是抑制不住的激动与喜悦——燕山公园的灯会,我来啦!

  忽地,“嘀嘀嘀——”二姑的车子发出警报声,是门没关紧吗?经过再三确认,四扇门都已关牢,可二姑的车子却不断发出扰人的警报。没办法,只得打电话咨询老爸,原因竟然是车钥匙!方才离家时,二姑上车后,想到带了包逛灯会太麻烦,于是让我把包送回楼上了,怎知车钥匙也躲在包里。

  无奈,二姑只能让表弟叮当、表妹安琪,以及从未到过燕山公园的安琪妈妈和我在西门口等她,她驱车回家拿钥匙。叮当在车上已是活蹦乱跳,不得安宁了,下了车更是脚底抹油了,一过了马路,便似只小兔子般冲在前面,一会儿就被淹没在人流中,没了影儿。

  好容易赶上叮当,却已到了灯会大街上。呃,刚刚二姑叫我们在门口等她呢,现在怎么办?我看看唯一的大人——安琪的妈妈,见她没有停下的意思,我便轻松了,反正有手机呢,保安也随处可见,不怕迷路。正赏着灯,却听安琪妈妈大喊:“叮当不见了,快点跑。”拜托,让不让人赏灯了。接连许多灯,都因叮当一掠而过,脑海中只留下浮光掠影。

  “喂,你们在哪儿……”二姑打电话了。“我们在……一个大门边上。”我回答,“好像是西大门。”二姑显然是被我说蒙了,话语在电话中缠绕了半天,让我们拍个身旁灯的照片发到微信群里,同时她自己发了一张名叫“迎冬门”的照片。结果是,二姑见了我们的照片,没印象,我们见了二姑的照片,没感觉。于是乎,只得继续找。

  我们一路前行,来到《大圣归来》灯旁,二姑的电话又响起了:“你们看到‘平桥石坝’‘老寿星’没呀?”“没有,我们在‘大圣归来’这边,一般转弯的地方会有燕山公园的地图灯的,你找一张地图,地图上有序号,大圣归来的序号是四十七。”我边说着边冒问号,“平桥石坝”?“老寿星”?怎么二姑看过的灯我们都没见过?“那你们在那边不要动,我一个一个找过去。”

  我时刻关注着微信,让叮当尽量做个“安静的美男子“,让他呆在原地玩他的陀螺。唉,第一次的灯会竟然搞成这副样子——来不及放孔明灯了,灯也没有赏到几个,一不小心可能灯会结束也回不了家——简直就是一团糟。如果不是二姑让我们不要动,我倒很想继续向前进,观赏更多的灯,在信息这么发达的社会,我一点儿也不担心失踪这回事。四个人待在一块儿,哪儿都是保安,也不用担心拐儿童的人。就是浪费了这么多时间,还浪费了我的大好心情。

  微信上,不时跳动出二姑一段段烦躁的语音“唉,我把这个图片给保安看,结果这个让我走这,那个让我走那儿,活折腾啊!”“燕山公园走一圈要一小时,我都走了N圈了,累死人!”……各种灯会照片也在手机屏幕上熠熠生辉,却是两边都没见过对方拍来的照片。电话也不时响起“唉,你们拍些大灯过来撒。都是路边的小灯,怎么知道你们在哪儿?”“我们碰到的都是那么大的灯呀。”我一头雾水。用各种途径联系了半天,到最后,依旧不能确认对方的位置。“唉,不是让你们在大门口等我么?”二姑忍不住埋怨。“叮当跑的速度又不是一般人能追上的,一下车就没影了。”我边回应,边不满地瞥了眼叮当。这小顽童却丝毫没有注意,非常开心地与陀螺嬉戏着。

  见二姑迟迟不来,我们继续向前进了,根据二姑提供的信息“我看到了一个西游记的灯”,我们来到一个小孙悟空身旁,可这次灯会貌似有许多悟空,许多大圣,这个小孙悟空灯与二姑描述的西游记搭不上边儿。冥冥之中好像有股魔力,让我们与二姑始终相隔悟空翻一个筋斗这么远的距离。走着,又到了一处大门,电话再次响起,这次是老爸:“喂,我到西门接你们哦。”“什么,我们从西门进来的,回去要十万八千里的。”我大叫,“我们现在在一个大门口,面对马路,马路上面有高铁,很近很近……”这时,大门旁的一个屏幕上现出一行字,“哦哦哦,老爸,我们在南门出入口,到南门来接!”

  一会儿工夫,老爸的汽车映入眼帘,上了车,老爸打电话告知二姑让她自己回去。

  事后,我才得知,我们一进门就走错了方向,其实大灯都在二姑去的那条道上。而我们就相当于去西湖游玩,仅仅绕着西湖转一圈儿,西湖内部的苏堤、白堤、断桥残雪等都没见着。

  第一次逛灯会,没感受到灯火的辉煌灿烂,却好好地“玩”了一回灯会“捉迷藏”,演绎了一出令人摸不着头脑、又趣味十足的戏。

元宵节的作文1300字 篇6

  元宵节适逢周六,这样的日子最好!恰是阳光明媚,驱车下乡,一路轻松惬意。先过往岳父家,暂停之即接到了已到老家的哥哥电话,说忘了买灯,提醒我不要忘了。头一下子大了,买灯?干嘛?快速地搜索答案,想到了上坟用,但又不敢肯定,只好问明白,得到了肯定的答案。是啊,我有多少年没有在正月十五这元宵节陪同爸爸一道给老祖宗们上坟了?竟把这传统给忘了!但愿先辈们不予怪罪。

  依稀记得以前元宵节傍晚上坟曾买过蜡烛,爸爸再用竹篾做成灯笼架子辅之透明塑料做成灯罩以放在先祖墓前,这样的灯怕风雨,天晴又怕引起火灾。现在都改用电子灯了,使用纽扣电池或干电池,以发光二极管或小灯泡为发光体,有的还辅以音乐,唱响坟茔,好处是有利于消防,却不环保,可见事事都需辩证地看待,利弊权衡。至于上坟缘何送灯,至今仍不太明白,暂且认定是祭典先祖、怀念先辈的一种形——表达对亲人的怀念和感恩。有一种说法是“灯”与“丁”近音,意即祈祷先祖保佑家族人丁兴旺;或蕴意前途光明。也许福荫子孙,多种期待都兼而有之吧!

  因为已身处乡村,只能在路边找小百货店买记忆中的电子灯了。第一家没有,只得掉头回蓼花镇。回转之即,前后左右照顾到了,却在倒车之即,从车顶传来摩擦声,应该是车顶擦上了一旁废弃的向外伸展的水泥斗蓬!难道是老祖宗的警告?!其实没有这样的想法,只是自身眼观六路的技能不足而已。前行不足几百米就看到路边有祭祀用品,摆了一地电子灯。为表示自己的歉意,我挑了这里最大的外形似亭台的电子灯。在同约30多岁的店老板沟通之即,要求所购的每个灯都能在开关打开之即灯都亮,便用家乡话说了句,大意是:“每个灯都要确保亮,不然的话老祖宗会找我麻烦,如果是这样的话,就请他们找你哈”。没想到,此话一出,已经装袋的灯被再次拿出来验证。我哑然失笑,想起了关于清明的一个段子:一店主鼓动已经为老祖宗购买了纸扎智能手机的后生,告诉他需为老祖宗买个充电宝,免得老祖宗手机没电时来找他。他欣然同意之时,要求店主给个名片,若质量不过关,就请老祖宗来找店主售后……

  元宵之夜,月明星稀。村里人聚集祖堂,是要游龙和舞狮。不觉又翻篇到儿时参与过的舞草龙:村里一群小孩,用稻杆扎成一节一节的草龙,用竹杆撑起,各自在家里带上一捆香,点亮插满自己护着的一节草龙身上,形成连串星星点点的亮光,到每家每户游走。还记着那时不知怎么传开的配套土话儿歌(音译):“杆巴龙,乓乓光,一要糖子二要香” 焚香所产生的烟雾,混杂每家接送草龙放鞭炮时产生的硝烟,聚集在各家本不宽敞的厅堂,往往让你泪眼模糊,却时时伴着声声笑语!今晚,我再次成为其中一分子,成为锣鼓队中的一员。草龙已换成了布制黄龙,形神兼备,同时配套了金狮装备。负责游龙的身着黄色配套服饰,清一色青年,雄姿英发!舞狮者全身披包狮被,下穿和狮身相同毛色的狮裤。在锣鼓齐鸣声中,堂叔唱起了舞龙歌,村里自娱自乐的闹元宵节目正在开演。游龙和金狮要到每家每户的客厅里转转,驱赶晦气,留住福气;就连常年不开门的老房子,今晚也会敞开厅堂,以鞭炮接送。整个活动近两小时,全村男女老少都参与其中,好不热闹。再就锣鼓敲打多扯两句:村里添置了两套,每套有六件,分别是锣、鼓、铛锣、铜钹、镲、咯锣(家乡话,打击时发时咯咯的声响,书面语不知道是不是“小云锣”),这其中,按照传下来的节奏,我相对擅长的是的是鼓和铛锣(其实是个半吊子),另外还能滥竽充数的是镲、咯锣,而大锣和铜钹是不敢动手的。敲锣打鼓这件事,看起来似乎很简单,可是我辈却无法比及父辈,节奏的协调、韵律的优美均差一大截,而我们的下一辈,都不敢拿起鼓槌了。不得不感慨,有些传统,随着时间慢慢地流失……

  事后,迎着月色,驱车赶到星子县城(当今应称庐山市区,但不习惯)住下,枕着游龙时的余兴和锣鼓的余韵美美地睡了一大觉。

元宵节的作文1300字 篇7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明代诗人唐寅的一首《元宵》,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正月十五元宵节美妙画面。中国古代很多伟大的诗人也都留下过不朽篇章。

  在中国众多的民俗节日里面,元宵节可谓是内容最丰富的一个了。它的主题是什么?恐怕有很多说法。

  今天是正月十五,是鼠年的元宵节了。可是,从凌晨到夜晚,我们这里天空中响彻的就是鞭炮声,好象是元宵节已经改成了“鞭炮节”。大街上少了很多人和车子,绝大多数商店都关门了,这些商店在大年三十和初一都是不关门的,但是正月十五是非关门不可,据说是上山祭祖去了。

  过去,夜又称宵,元宵是指每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中国的很多地方把元宵节当成中国的狂欢节,情人节。过春节时,人们在家里守岁,而元宵节就不同,不管男女老少都爱要出去看花灯,猜灯迷,所以有正月十五闹花灯的说法;过去的女子很少出门的,很少能与心上人相见,元宵节为他们提供了相见的机会;如果没有心上人呢,也可在元宵节出去,说不定能遇见中意的人呢,所以元宵节又称是中国的情人节。

  吃汤圆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吃汤圆的风俗始于宋代,生意人则美其名日:“元宝”。当时,汤圆已成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元宵”。如今,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在正月十五吃汤圆以示一家和睦团圆。

  灯谜、玩灯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常用的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

  在元宵节中,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高跷分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最高者一丈多。表演者脚踩高跷,可以作舞剑、劈叉、跳凳、过桌子、扭秧歌等动作。北方的高跷秧歌中,扮演的人物有渔翁、媒婆、傻公子、小二哥、道姑、和尚等。表演者扮相滑稽,能唤起观众的极大兴趣。南方的高跷,扮演的多是戏曲中的角色,关公、张飞、吕洞宾、何仙姑、张生、红娘、济公、神仙、小丑皆有。他们边演边唱,生动活泼,逗笑取乐,如履平地。还据说踩高跷这种形式,原来是古代人为了采集树上的野果为食,给自己的腿上绑两根长棍而发展起来的。

  另外,在元宵节里舞狮子也是我国的民间习俗。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舞狮子前来助兴。这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以后就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民间,狮子为百兽之尊,形象雄伟俊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而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因此,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以祈求生活吉祥,万事如意。

  另外,元宵节是要闹。为什么要闹呢,怎么闹呢?原来,在一年的四季以后,大地是沉睡的,不闹醒不了,春天也是要闹才来的,为了求得一个丰收年,所以要闹的。

  可是,具有悠久传统和丰富内涵的元宵节,在很多地方都变成一种地方性和个异化、随意化色彩的节日,有些地方政府也没有去起一个导向作用,城市和农村已经很少有人组织有特色的民俗活动,一些特色的项目已经面临失转的危险;现在的小孩子,有很多没有看见舞狮子、踩高跷、猜灯谜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他们只知道放鞭炮这样比较危险的活动,很多年轻的家长也慢慢不知道元宵节是一个什么节日,当然,吃汤圆和放鞭炮是知道的。

  因此,我们期待,一些地方政府应当承担起责任,保护和弘扬具有传统意义的民俗文化活动;积极引导、激励、组织一些健康的民俗活动,让我国的有悠久历史的民俗活动不断发扬光大。

【精选元宵节的作文1300字7篇】相关文章:

精选元宵节的作文7篇04-13

精选元宵节的作文9篇03-25

精选元宵节的作文四篇03-15

【精选】元宵节的作文7篇03-12

【精选】元宵节的作文4篇03-08

【精选】元宵节的作文四篇03-02

【精选】元宵节的作文六篇03-01

【精选】元宵节的作文3篇02-25

【精选】元宵节的作文八篇05-24

【精选】元宵节的作文10篇05-05

元宵节的作文900字 元宵节的作文1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