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而又充实的一天又过去了,一定会有值得记录的想法吧,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写一篇日记了。如何把日记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过年日记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过年日记 篇1
今天是1月22日,听妈妈说今天是除夕,是我们中国人传统中最重要的节日。大家要吃团圆饭,还要看春节联欢晚会。嘿嘿!这个我不大喜欢看,我还是爱看动画片。
因为妈妈在超市上班,所以今天还要上班,要到晚上才能回来。中午我和爸爸回到了我们在香积寺的奶奶家,晚上我们要一起过年。真高兴呀!终于妈妈下班回来了,大伯和三叔也都回来了。我们一大家人在一起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年。奶奶还给我们兄弟三人一人发了一个红包。太高兴了!
过年日记 篇2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在快乐的忙碌着,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幸福的笑容。小朋友们也穿上了新衣服嬉笑打闹着,而大人们一见面就相互祝福,相互问候着……忙碌了一整年的爸妈,从异乡赶回来过年了,我高兴的心情无法形容。
穿着妈妈给我买的新衣服,玩着爸爸给我买的新玩具,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我知道虽然爸爸妈妈平时没有时间陪在我的身边,可是他们一样惦记着我,关心着我。
除夕夜,我们全家吃完年夜饭,一家人在一起包着饺子,看着春节联欢晚会,房外不时传来一阵阵爆竹声,我兴奋得一点困意也没有。午夜十二点的时候,我和爷爷一起去放鞭炮,鞭炮声非常响,各种各样,五彩十色的烟花爆竹点亮了整个夜空,原来,欢乐的人们都在用烟花和爆竹声传递着美好的心愿和祝福。
我喜欢过新年,因为每年这个时候爸爸妈妈都能陪伴在我身边,而且我又长大了一岁。
过年日记 篇3
腊月29,数百里赶去北京,接放年假的小宝贝,年三十中午到家,先去老城接上婆婆,再回到新城的新家,一对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夫妻的过年就算正式开始了。
虽然三十多年了,总抱怨没有一个完全属于自己意愿的过年方式,可,有时想想,如果真的没有这老和小,俩人无事可忙,这年真的也就无趣了。
相同的是,贴窗花,贴对联,挂灯笼,挂福字,人高马大的小宝贝带着八十岁的奶奶楼上楼下的跑着;鼓捣酒,那是老公的最爱,专心陶醉的把数年的积攒在这一刻盘点,还大声吆喝着:“儿子,咱俩今晚喝这个,那个明天带去和舅舅们喝,初三再留下什么和姑父们喝——”;厨房是我的阵地,驾轻就熟的红黄蓝绿生生熟熟酸甜苦辣地调配着。
不同的是,这种时刻总爱坐在电视前吃着瓜子看京戏的公公已经仙去,两个性格迥异的小姑子也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大约也都如我一样扎着花围裙,做着自己的家庭主妇了。家的变迁,少一个人似乎就少了一个世界的热闹,更何况到了今天,只剩下我们四人一起过年,似乎真的有点冷清。
初一早起包饺子,婆婆照旧洗了十个硬币,十颗红枣,认真的嘱咐我要均匀不露痕迹的包在饺子里,饺子要摆放在不同的位置,看谁吃的多,那才是公平。煮出饺子来,婆婆先给两个初二回娘家的小姑子留出一碗,老公带着小宝贝到楼下放了两挂鞭炮,一家人开始吃饺子,没想到,我竟然一个人吃出了四个钱四个枣,老公吃了一个钱一个枣,小宝贝吃了一个钱一个枣,一直快到尾声了婆婆还什么都没吃到,老公急的一直给我使眼色,可饺子包的都 一样,我怎么知道哪个里面有东西,哪个没有啊……
不同的是,没有人会踏着吃饺子的点来敲门拜年了,昨晚的短信也少了,拜年的形式让所有的人都疲惫和难以维系,这样淡淡静静的吃新年的第一顿饺子很好。还有就是拜年的学生少了很多,尤其是今年,我搬了新家,又换了新手机号,本来想在老家的门上贴上新家的地址,后来觉得这两个月实在累,四面八方的各界学生回来过年,更有自己的忙碌,我还是回归我的淡静状态吧,于是放弃。但,八点不到,还是辗转找来了一批学生,接着就在微信和群里发了我的新手机号和新家地址,虽没有那些年,一上午接待上百学生,吃掉五十多斤橘子的轰轰烈烈,可还是满满当当地一上午,见着那些曾经青春今日成熟的面容和笑靥,听他们谈论着天南地北的趣事,我翻看着他们各自爱人和孩子的相片,真有点做了奶奶级别的幸福感。
初二依旧是回娘家,这是全年里唯一一天,我不需要自己动手就能吃上饭的`日子。依然是大哥忙饭,谁让他厨艺好呢,小嫂子洗洗涮涮,谁让她是护士,见不得一点不干净,三个小字辈的躲出去抽烟看天,老公陪着老爸说着永远的“打过长江”去的故事,我躲在另外一间屋里补看春晚,手里还玩着微信,休息着昨天疲惫了一天的懒腰。
不同的是,墙上挂着母亲的黑白微笑,那个曾经总是坐在沙发一角,让我把头歪在她怀里的母亲不在了。母亲刚没了的那个新年,我都不敢回娘家,走到大院门口,想到屋里没有了母亲那特别的温暖的味道,回家后我找不到可以依偎的怀抱,就泪如雨下,更何况还有一生坚强的老爸爸,一张口就掉泪。母亲对于一个家,真的不只是一个人的价值。
新年的忙碌大约就到此了。今天初三,老公和小宝贝开车出门找风景去了,我独自坐在新电脑前,在搬家忙碌间隔一个多月后,写下这第一篇文字,也是新年的第一篇文字,希望自己依然能幸福淡然的开始新一年的生活。有了新电脑,这样安静的坐着,看点书,写点生活,就又找回了心的一种状态,那大约是最本真的我了。
过年日记 篇4
大年三十了,家家户户都放着烟火,我也不例外了。
今天,我和妈妈买了许多烟火,一吃完晚饭,我就迫不及待地拿出烟火,叫上爷爷点烟火。我哼哧哼哧地把烟火摆整齐后,爷爷便和我配合默契点上烟火。烟火便发出了“嘭嘭嘭嘭……”像支离弦的箭一样“嗖嗖嗖”向天空飞去。接着又“啪啪啪”在空中开出了美丽,五彩缤纷的花朵儿。有时开出来美丽、娇艳的花朵儿;有时还开出了一个圈圈儿,好像一枚钻戒;还有时排成了高山陡峭的形状,好似在表达一个汉字……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一种特殊的花了,这种花可美了,瞧:“啪”的一声,天空中开出了金黄色的鲜花,紧接着,一种“沙沙”的声音直作响,钻入我的心田,我不禁手中鼓起了掌,嘴巴中还喃喃自语:“哇,这不是我最喜欢的那朵花吗?现在又可以看见,我可真高兴和开心呀!”“沙沙”真让我留恋呀!过后,那火花坠落时,犹如繁星移动,美丽极了。这个神气极了,因为在“沙沙”作响之时,这火花还有变多、跳跃呢!你们说这神奇不?我看着看着,便入迷了。
放烟火可真好玩,既能欣赏美景,还能让我联想诗句,我喜欢放烟火。
过年日记 篇5
今天,我们回老家过大年,可好玩了。我们用了两个多小时回到了老家。
我们一下车,爷爷奶奶就出来迎接我们,堂妹、堂弟等一群小朋友跑出来,帮我们拿东西,还给我几包饼干吃。一年不见,许多东西都变了:屋子变高了,由原来的两层变为了四层;兄弟姐妹们都长高了,长大了等等。我们刚进屋不久,爷爷就对我们说:“浩浩,我带你去看舞狮子吧,好吗?”我听了,立刻答应了。
很快,我们就来到了集市的外面。这里摆放着几只狮子头。表演开始了,首先是我们家乡最著名的“鞭炮烧狮子”只见一位叔叔举起一个只有狮头和狮尾的狮子,让别人用鞭炮来烧它。这位叔叔全身都穿着厚厚的迷彩服,戴着头盔,用两条毛巾捂住耳朵,戴着墨镜和厚厚的手套。拿着鞭炮的人们不断向狮子扔鞭炮,场上“噼里啪啦”的一阵响,台下人们的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有的人还大声地叫着:“好,好!”最后,鞭炮用完了,狮子也被烧得黑了、烂了,变成了“鞭炮烤狮子”。
我们回到家,一些亲戚已经在家聊天了。我立刻去给他们拜年,收到了不少利是,但我不喜欢攀比利是钱,因为这只是一种长辈的心意。
今年过年,真是太好玩了。我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过年真好玩。
过年日记 篇6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
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然后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然后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
元朝称饺子为“扁食”。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刘若愚的《酌中志》载:“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语。
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饺子名称的增多,说明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状态,然后二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饺子因所包的馅和制作方法不同而种类繁多。即使同是一种水饺,然后亦有不同的吃法:内蒙古和黑龙江的达斡尔人要把饺子放在粉丝肉汤中煮。然后连汤带饺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区将饺子和面条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线穿元宝”。
饺子这一节目佳肴在给人们带来年节欢乐的同时,然后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有关过年日记模板6篇】相关文章:
2.过年日记模板8篇
7.有关过年日记五篇
8.有关过年日记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