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火车司机的故事大家都听的少,所以这也是导演编剧可以大加创作的故事。电影一开始就来了一段黑幽默:当两位心理医生来给撞一车六个吉普赛人的火车司机做心理疏导时,他们问起“出事现场”的场景,听到火车司机的描述的那个“血腥”后,自己反而吓得够呛,真让人忍俊不禁。这好像也是一个现实。真正的老火车司机并不会在出事后害怕的要命,他们真正过意不去的,可能还是别的什么。
02
挺好的一个片子!更重要的一点,可能全世界也只有南斯拉夫人,敢于以一种戏谑的方式调侃火车司机撞人了。这欢笑的背后,是心酸。这个民族的命途有多舛,他们的狂野就有多深。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这部片子其实是一部完成度很好又比较高级的悲喜剧,电影用喜剧的外壳包裹的其实是关于生死、成长、陌生人之间的感情以及爱情等等这样的人间主题。很荒诞有趣,就像故事里说,只有在撞过人之后,火车司机才是真的火车司机。
03
这个视角很特别,涵盖了生死、成长、感情、孤独等命题。看过了死亡,才知道生命的可贵。戏谑地调侃死亡,透着的是南斯拉夫这个民族的悲情。人在濒临死亡时最清醒,开门见山 ,短小精练没有一处废镜头 ,丝毫不拖沓节奏刚刚好。想自杀的人可别去卧轨了, 倒是死的痛快了你知道给人火车司机带来多大心里创伤么,结局出乎意料 ,还以为老爷子会卧轨死去 。老爷子想象中的那几场画面非常棒 。
04
这是今年塞尔维亚准备申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候选电影,一部尚属于冷门的好片。
“火车司机命中注定要撞人”,有点骇人听闻,但这是行业间里代代相传,如同魔咒般的职业宿命,躲不掉。一群老司机没事干在一起喝酒唠嗑,谈起五花八门的人身事故早已波澜不惊,遇到难忘的还能如数家珍。几杯黄酒下肚,扳着指头都数不清,死在自己车轮下的到底有多少亡灵冤魂。从看到死人最初的夜夜噩梦,但后来即使对着人头断肢也面不改色的淡然处之。凡事都有第一次,冲淡了恐惧,渐渐的再多震惊都会麻木不仁。
这个国家铁道边的伤亡事故司空见惯,原以为没两天就“见红”破咒,可万万没想到,初出茅庐的养子竟然安全行驶了超过六个月,“第一滴血”始终没来。每天担忧着血淋淋的尸体在何时,何地,何人,以何种方式的到来,这层隔阂障碍突破不了,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曾在车轮前救过他的养父,愿意用自己的老命做祭品,舍身喂虎,再救他一次。
黑色幽默在电影里无处不在:老司机在铁轨上撞了六个倒霉的吉普赛人,为了测试火车司机在车祸后的心理应激反应,还像模像样的找来两个心理专家来帮他恢复。结果这两个稚嫩的专家,被他绘声绘色形容的车祸现场吓得腿脚发软,落荒而逃。对于死亡,他充满了戏谑的调侃;对于遇难者家属,他带着无奈的歉意;对于这份职业,年迈的他早已妥协。
非常喜欢这个外表冰冷严峻,内心温暖细腻的老男人。他祖上三代都是火车司机,真正的根正苗红,响当当的工人无产阶级。严肃,刻板,不苟言笑,自从爱人遇难身亡以后,三十年间连一滴眼泪都没有流过的铮铮硬汉。开口闭口把传统放在嘴边,要儿子善待友人注重礼貌,从来不肯亲吻儿子,不愿意大庭广众的挥手示意。虽是硬汉,但心中蕴含着脉脉温情,是养子但视为己出。他深知司机这个行业的艰辛磨难,自己无力改变命运,就希望给孩子多一个选择,力图让他远离这个怪圈。
铁路上正常行驶撞人,不用负责法律责任,但内心的痛苦和内疚始终是存在的。撞的不仅仅是陌生人,几乎每个家庭都有死在铁轨上的至亲。每天听着一成不变的信号声上班,在这两条铁轨上来回摆渡。绕轨而居,在汽笛声苏醒,在轨道声入眠。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车轮在铁轨上刺耳的摩擦声,是他们生活的音符,又是那些亡魂的哀歌。耳畔回荡着这些声音,心里是不是也百感交集,五味杂陈?
电影带有奇妙的魔幻色彩,像是在描述普通的火车司机的生活,暗地里矛头还指向社会方方面面。这么频繁的撞人,不仅仅铁路的安全系统有问题,也映射政府部门的不作为,沿途居民的罔顾法律,包括职工家属自身安全意识异常单薄,闹哄哄一片荒谬下的乱世浮现。老父和意图自杀的中年男子间的对话,哭笑不得之际,还暗示着社会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漠,让人生无可恋。
“一个吻”,在剧中反复的被提起。只要有一个吻,就能替你送命;只要有一个吻,就死而无憾;只要有一个吻,也许事情就会有新的转机,可到头来都没能如愿。电影的最后,父子两人的手上握着一大堆准备献给亡灵的鲜花,可为什么不能给活着的心爱的人一个吻呢?
爱可以无声传递,但吻能让心灵更近。
05
2017电影节,抢了几张电影票,躺在冷冷的IAMP影院,观看这部电影。
我们都自称“老司机”了,但真正飞跃过荆棘的有几个?
电影给予给观众的不仅仅只是因为列举自己车轮下灵魂的黑色幽默,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南斯拉夫人自嘲似的生命感悟。
先说男主角(我一直认为是老司机没错了),拉扎·里斯托维奇。电影一开始的时候,一直被他深沉的蓝眼睛和咖啡色尼格子西装所吸引。1952年出生的他,俨然是制作人,导演,演员,编剧多重角色。作为一个老戏骨,从上至下,从里到外都是戏。这种由岁月砌成,浑然自得的气质,确实是“小鲜肉”们所没有的。查阅资料才得知他个人的舞台经验达到4000多场,超过40多部电影,电视剧作的演出。有国外网站称他为“天生的演员”。出生于南斯拉夫殖民家庭的他,常常在著作中表现出异于常人的表演天赋,更难得是他演绎出的精神力量并且有着强大的舞台感染力。
我们在电影里,看到了一个,南斯拉夫男人,一个南斯拉夫的老男人,一个南斯拉夫的老男人作为一个父亲的“深沉与勇敢”。当然,现在称为塞尔维亚也许更合适,但常年被父亲辈灌输的思想,总让我觉得用南斯拉夫更能体现如此的硬汉形象。
有了这样的演员,故事变得很简单。却不乏轻松与幽默。
以下文中包含剧透:
10岁的孤儿西玛在得知自己是被亲身父母抛弃并装在贩卖香蕉的纸盒后,选择了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当然,此刻的他,并不懂生命的含义,只是在孤儿院主任的关怀下,体弱的他有着模糊的“父母”概念,当他遇到有意愿领养自己的“澳大利亚”夫妻时,一脸的无知和漠然就能知道。
火车司机伊利亚,和父辈们一样,在一个由火车司机组成的小部落生活,独自一人,每天对面着轨道,调度电话,和未知到来的死亡。他经历了很多次的生死,关于他人的生死,甚至朋友和家人,但依然坚守着这份职业。对他和其他火车司机来说,刹车是他们的分内,但刹车所能控制之外的生死,他们不能抉择。就像撒旦的意志无法违背。他们经历了创伤后的重塑,心灵的自我疏导,但太阳升起后,依然伴随着火车汽笛声,开出驶往下一站的火车。
某一天,他们遇到了。撒旦没有带走小西玛。 也许是因为天生的善良,也许是没有亲人的孤独,硬汉收留了孤儿。而镜头,也一晃从少年变成青年。
毕业后的西玛想和父亲一样成为火车司机,但一个“老司机”的痛楚又岂是一个毛头小子能懂的。在毕业典礼前,父亲送给儿子衬衫后,儿子开心得想拥抱他,他却推开:我们家族的.男人是不会拥抱的。 一个作为战斗民族的直男宣言。LOL。和许多父亲一样,伊利亚不允许儿子从事司机的职业,而且安排了调度的工作。有意思的是,在送儿子去城里的车上,儿子再次质问父亲为何管教他,并且不是自己亲身父亲时,伊利亚沉默了一秒(注意,这里是真的停顿了),说:我从没说过你是我的儿子。
我相信这一秒是痛的,连观众都是痛的,即使镜头用切换带过了成长的那些年,也没有用更多细节刻画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抚养,但是镜头会说话,光是那个眼神和镜头,让我们看到了无声的爱。就和现实一样的,爸爸很少说爱我们,但是我们知道。就够了。
一切最终敌不过儿子遇到危险后的求救,西玛在被不称职的火车司机教授了几招驾驶技巧后,因为紧张无法刹车并且最终跳车而导致火车脱轨。这一幕,节奏紧张结局反转,也是第一次电影的小高潮。最终父亲被儿子的意愿妥协,手把手教儿子开火车,这一次,他是认真的,而西玛,却因听其他老司机所说的“你一个月内就会遇到第一起事故”而惴惴不安。离开家的他如愿成为了司机,也开始酗酒,有了胡渣,但是终日害怕亲手结束他人的生命,他是懦弱的,但也许,也是我们正常人的懦弱。
故事最有趣的一幕,就老人走到铁轨,劝说一位想轻身的人是否能明天来到这里被自己儿子所驾驶的火车轧死,反正死哪里都是死,也不晚这么一天。大家都笑了,而这人却因为嫌自己的生命太廉价而放弃了自杀念头。所以,镜头移到了观众们最不想看到的一幕。
伊利亚穿上整齐的西装,和幻想中的爱人告别,带着公文包,和平日一样的沉着出门了,这一次,他打算不再回去,用自己的死拯救儿子的堕落和焦虑,换来他的成长。
听上去荒诞,但在这个故事中,又是那么和谐。
当然,导演是不希望大家在这种情绪中结束这部电影的。故事的结束,大家都知道了,
故事的最后,是西玛在遇到父亲前,偏偏碰到了之前教自己开车而酿成大祸的醉酒司机。卒。
电影的画面更加明朗了,美丽的塞尔维亚,明亮的火车车厢,父亲和一直喜欢自己的好友开始了新的一段感情生活,而火车头里,是成熟又干练的西玛。西玛的眼睛,和伊利亚在电影开头时的一样,蓝色,透明。
有很多细节很喜欢,比方火车屋外的花束,精心的养殖是为了祭奠被火车轧过的灵魂;
比方父亲在幻想中的旧情人,在他准备出发自杀前说的“你不会回来了”;
比方另一对伊利亚的好友夫妇,甚至自己的小孩也死在了伊利亚的火车下,却依然关怀和爱着西玛。
有一种大爱,甚至超越生死,因为有无奈,毕竟,当你恪尽职守还发生了你所不希望的事情,生活还要继续。
逃避才是懦夫。
感谢一个“老司机”的故事,让我们也会想想自己对于生活,对于工作,对于爱的态度。
【火车司机日记影片观后感】相关文章:
影片勇敢的心观后感12-09
坐火车10-02
影片《长津湖》的观后感范文(精选10篇)10-20
影片编映合同05-11
联合摄制电影片合同05-11
关于火车歇后语03-20
影片发行权许可使用合同05-11
电影片发行意向书05-11
影片发行权许可使用合同05-11
电影片买断发行放映合同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