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写景抒情作文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写景抒情作文 篇1
许久未见到那一片荒草了。
离开书桌,走出房门,我悠然地走近那些摇曳的精灵。
蓝天下,溪水边,它们在尽情地疯长着。生命的绿色在一寸一寸地延伸。它们肆无忌惮地在山野间抒写着绿意,抒写着生命的希望。这是一片自由的荒草,在它们的绿意中,没有一丝沉重。草们凝神太阳的光芒,让那金色照耀自己幼小的身躯。它们为了活着,在风中咆哮着,最大限度地伸长绿叶吸收阳光。它们从未认为自己卑贱,无时无刻不挺直身躯,以高傲的态度观望世界,藐视众生。它们似乎知道,拥有阳光,展示绿色,活着,就是希望。
看着这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色,你能不陶醉吗?
荒草就那样肆意在我眼前摇曳着。它们顽强的意志力足以承受任何打击,它们的绿色不灭,身躯不灭,精神不灭。所有自称勇敢的人也许都要为它们鼓掌!从春天到夏天,从夏天到秋天,一季季、一年年,它们永恒地展现着生命的绿色。想着这绿色中孕育永恒的精神,你能不陶醉吗?
又一阵轻风吹过,揪动我的头发,遮住了视线。我也神思良久。从书本中逃离,用那么长的时间凝视这一片荒草,我看懂了什么?我又将怎样面对具有挑战性的明天?
写景抒情作文 篇2
我的家乡在广东,那儿有一个巨大的广场叫作:中心广场。
广场的前、右两边有绿树、小草、小花……,后、左两边就是可以玩滑板、自行车……
春天,那里风景优美,许多人在那里进进出出,真是人山人海。
夏天,许许多多的人在树的下面,也有人如果不怕热,可以去玩滑板、自行车……,玩完可以去吃冰淇淋。
秋天,那里有很多人坐在车上、树上、树下、吃苹果、零食等等。
冬天,那边不是很多人,只有一部分孩子、成年人来。
不过,我觉得中心广场的一年四季都很美丽。
写景抒情作文 篇3
去过我家的同学一定知道,在我家小区门前,就有一条小河。我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但爸爸告诉我,它以前是人工挖出来得一条灌溉庄稼的小渠。伴随着周围越来越城市化,小渠也跟着改变了身份,变成了一条小河。小河的两岸除了有两排精巧的栏杆外,还有一列列排列整齐的梧桐树,像是一队高大强健的士兵,保卫着这条小河,所以,我便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梧桐河。
清晨,太阳还缠绵在松软的云端里,梧桐河似乎也还在沉睡。水面很平静静得连岸边晨练和散步的人,都不忍心说一句话,去打碎这片宁静的美。一阵微风悄悄拂过,一片金黄色的梧桐叶,随着风儿,轻轻地掉落到水面,飘飘悠悠地顺着水漂走了。
终于,太阳从云端中跳了出来,伸了个懒腰,懒洋洋的照着大地。阳光透过一片片梧桐叶照射在河面上,河面上波光粼粼,仿佛是太阳送给它的一件铠甲,显得精神了许多。街上的人渐渐地多了,梧桐河也欢快了起来,一会儿和风儿跳起了华尔兹,一会儿又和小鱼小虾捉迷藏,水面顿时又变得波光荡漾。
下午,太阳也许累了,和梧桐河道了个别,很早又躲进云层里去了,顿时,天阴沉了下来,一副要下雨的样子。虽然告别了太阳,但梧桐河仍然唱着歌儿,欢快地向前跑去。
夜来得很早,憋了一下午的雨终于淅淅沥沥的下了下来。一滴滴雨水一次又一次的打破了梧桐河的宁静。旁边的永丰立交桥上亮起了一盏盏彩灯,在雨水的搭配下,梧桐河显得十分有情调。也许是在彩灯和雨水的打搅下,梧桐河迟迟不肯入睡,眨着一双双“大眼睛”,显得十分可爱。
我爱我家门前的小河,更爱我的家乡。
写景抒情作文 篇4
春天在我们眼前悄悄溜走,紧接着而来的,是热情似火的夏天。
夏天像是一个被打翻的五味瓶,是在吃葡萄时嘴角泛起的阵阵酸楚;是在品尝冰镇西瓜时嘴里的甜味;是走几步就汗流浃背的苦;是吃小龙虾时味蕾的麻辣挑战;是嘴角感受到汗水时的味道。
六月的天,孩子的脸。夏天的天气变化无常,上午还是晴空万里,下午就可能雷声大作。夏天的雨水就像有种神奇的能力,能把一切炎热冲刷掉,让夏天变得凉爽。雨后经常会出现彩虹,像一座彩色的桥,横跨整个大地,这仿佛是夏天给人们的一丝生机。
夏天,也有它的专属。刚迈入夏天,知了就进入了我们的记忆。约几个朋友,拿上手电筒,在树林里找知了。带回家用油一炸,颜色就变成了金色,味道更是让我们回味无穷。过了这几天,知了就变成了蝉,以后整个夏天,有蝉声陪我们度过。
夏天的水果,为我们记忆中的夏天增加了色彩。在这个火辣辣的季节,取出清凉可口的冰镇西瓜,吃在嘴里,身上的炎热立刻消失,在夏天最享受的事莫过于如此。
总之,夏天就像一个小孩子,他有特殊的特点,独特的脾气,他还向我们展示他最美好的一面。
品读夏天,观察夏天的景物;欣赏夏天的气候;品尝夏天的果实。夏天,不像春天温暖;不如秋天凉爽;没有冬天寒冷。夏天,独一无二。
写景抒情作文 篇5
写景抒情,是中学生写作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情景相生、情文并茂的优秀作文;但是,就总的情况来看,这类文体写作训练的状况不能令人满意。原因何在呢?改善这种状况的途径在哪里呢?
做任何事都要明确目的,写作训练也是如此。优秀的写景抒情文章,一般说来,总是用美的语言,描绘美的图画,表现美的感情。写好写景抒情文章,需要具备美好的情操,较强的审美能力。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说,写景抒情的写作训练,应当以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较强的审美能力为主要目的。
写景抒情文的写作,包括立意、谋篇、结构、语言等多方面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让读者在阅读中看到一幅美的图画。要能够用语言描绘出一幅美的图画,首先要在脑子里形成一幅美的图画,这就要借助于观察。(当然也可以借助于想象,但归根到底,想象还是建立在观察基础上的。)
观察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科学的观察,一种是审美的观察(观照)。前者的目的,主要是在把握事物表面特征的基础上探求事物的本质,因而在观察中往往伴随著名理的思考,同时须尽可能地排斥主观感情的干扰;而审美的观察,则是为了“发现”适合于表达主观感情的事物的美的形式,因而在观察中往往渗透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同时会暂时中断抽象的名理思考。写景抒情文章,要求我们能够准确地把握景物的特征,主要是其形状、色彩、运动状态、空间位置方面的特征,因此需要我们借助于科学的观察,这样才能使景物描写建立在真实可信的基础上,才能改变学生作文中内容空泛、套话连篇等毛病。但是在为描写景物所进行的观察训练中,我们决不能停留在科学观察之中。因为科学的观察往往带有较强的分析性、解释性,这在科学研究中是必要的。但在景物描写中,则可能使景物描写失之琐碎,缺乏统一的鲜明的意象。
按照格式塔心理学派的观点,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不仅具有不同的形态、色彩、运动状态和空间位置关系,而且具有各不相同的“力的模式”(这个“力的模式”是以上各种因素作用产生的“综合效应”)。“象上升和下降,统治和服从,软弱和坚强,和谐和混乱,前进和退让等基调,实际上是一切存在物的基本存在形式。”比如崇山峻岭、危岩劲松、闪电雷鸣、大漠长风这些具有“阳刚之美”的景物和清风明月、幽林曲涧、弱柳柔丝、杏花春雨这些具有“阴柔之美”的景物,实际上就具有截然不同的“力的模式”,因而具有截然不同的表现性。在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中,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的自然景物所具有的不同的“力的模式”,不同的表现性,培养他们对形式的敏锐的感受能力,是培养审美观察力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学生就可能形成审美的构成意识和构成能力,也就是在感性形式上统一为一个有联系、有意义的整体的意识和能力。这样,面对纷繁复杂的自然景观,他们才会发现由那些具有相同的“力的模式”的景物构成的具有鲜明总体特征的完整、统一的画面。人们的视知觉具有要求简化的倾向,当知觉对象符合这一要求时,才可能产生美感。因此在审美观察的基础上描绘出来的画面,才是既真实,又美好的画面。
以上说的是在对自然景物的观察训练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察力。审美观察,是一个“物我交流”的双向过程,人们又称之为“审美观照”,在这个过程中,始终渗透着情感的活动。首先,情感在审美观照中发挥着动力功能。学生如果缺乏观察、审美的兴趣,就不可能开展任何审美活动。事实上,热爱大自然是学生的天性,这是我们组织学生观照自然的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介绍与某处景物有关的往事、历史传说、故事,引发他们特定的情绪记忆,以积极的情感状态投入审美观照。其次情感在审美观照中发挥着定向和创造功能。当我们带着特定的情感进入观照时,这种情感对外界景物就会产生一种选择作用,甚至变形作用:那些具有相同的“力的模式”的景物才得以进入知觉范围;一些不具有相同的“力的模式”的景物,由于知觉的完形作用,在经过变形作用后(变得具有相同的“力的模式”),也得以进入知觉范围。而且,由于情感的激发、启动,以往生活中积累的一些景物的意象,也可能加入其中,从而使得由这些意象组成的知觉形成具有鲜明的总体特征,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成为主观感情的'象征物。这样的画面,便是由情感定向、一创造如来的富有生机的完美的画面。比如同一处荒园,用科学的眼光看,它确实是杂草丛生,断瓦残垣,不堪人目;但是如果它和学生们的童年趣事联系在一起,他们就可能有意无意地不提那些不堪入目的景象,而大写特写蟋蟀在弹琴,小鸟在歌唱,甚至把某处公园中的一些景物的形象移花接木地加到了他们心爱的荒园上,那破败的老屋会显得古色古香,那杂草丛中会散发出泥土的芬芳。这样写从科学的眼光看是不真实的,但是在他们的眼睛里,记忆中却是真实的;它所表现的孩子们的那股热爱童年生活的感情却是真实的。
当然,激发起学生的特定的情感进入审美观照,这情感首先就应当是积极的健康的。诚然,积极美好的情感决不是单纯在写作中能够培养起来的,它需要通过多种途径。但是指导学生写好写景抒情文章,把它作为发现美、创造美的一个过程,也不失为一条重要途径。除了上面所说的在进入观照之前,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而外,学生的心灵、情感在观照过程中也能够得到净化和升华。当我们引导学生面对大自然的美景,在观照中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时,当我们沉浸在自己所创造的美妙境界之中,浮想联翩、流连忘返时,“我们不再生活在事物的直接的实在之中,而是生活在纯粹的感性形式的世界中。在这个世界中,我们所有的感情在其本质和特征上都经历了某种质变过程。情感本身解除了它们的物质重负。”培养这种脱俗的情感,超越精神,达到人生的审美化,如上文所说,是审美教育的又一个重要方面的内容。
以上说的是,在对自然景物的审美观照中,可以发现、创造出一幅富有生机的完美图画,这图画,用美的语言描述出来,就可以构成较为理想的写景抒情文章。这个过程,同时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的过程。如何运用语言准确地描绘形象,表达感情,这里面也包含着美育,这里就不多说了。下面简单地谈谈如何在阅读教学和艺术鉴赏中汲取有益的营养的问题。
中学语文教材中选有大量的写景抒情散文。对于这些艺术精品单纯作理性分
析,讲清它们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的,哪些词语用得恰到好处,显然是不够的;一味地让学生诵读,或者笼而统之地称赞它们是如何美妙,学生也听得有限。我们觉得比较好的方法,是先要求学生体味作者所描绘的境界,给我们怎样一个总体印象。优秀的写景文章或片断,用笔可能有繁简之分,但是都能给人以鲜明的总体印象。比如老舍先生《在烈日和暴雨下》中对烈日和暴雨景象的描写和鲁迅先生《故乡》中关于月下西瓜的景物描写,前者有如繁笔画,后者有如简笔画,但是给我们留下的印象都是鲜明、深刻的。在把握总体印象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多角度描写以突出这一印象的,这样似乎更符合观察、感受的顺序,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写景作文的正确途径。然后,我们可以通过表情朗读,最好借助于电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描绘的境界,从中体味作者的感情。我们还可以要求学生展开创造性想象,补充画面中所没有描绘的部分。比如在《小石潭记》的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想象出作者描绘的清冷幽静的境界,并且体会到这样的境界,恰当地表现了作者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郁郁不平的心情。那么试想我们有朝一日前往小石潭,寻访古人遗踪,当会是怎样的心情?带着这样的心情去观赏今日小石潭,又该是怎样一番景象?这样便把阅读和写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了。
绘画、摄影等艺术都极讲究构图之美,讲究通过经营构造更好地表现作者的
主观感情。比如同样是为树人堂拍照,站在它的脚上,采用仰视角度,让它处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之下,让它沐浴在灿烂的霞光之中,它将显得更加宏伟壮丽;而站在远处,采用平视角度,那就取决于作者所要表现的情感,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最好还得“亲临现场”,和学生一同“下水观察”。中国古代绘画,很讲究所谓“以实带虚”、“以虚补实”,以收到以少胜多,深化意境的作用。南宋画家马远,人称“马一角”,他的绘画总喜欢在画幅上留下大片空白。但是在观赏者眼里,这一片空白却不是一无所有,它可能是云雾环绕的远山,也可能是烟波浩淼的湖水。高明的剪纸艺人几剪刀便可完成一幅神奇的人物剪影,但是让我们看到的,却不是一个简单的轮廊,而是一个神态毕现的人。所以能够如此,就是因为作者以有限的笔墨,描绘出了对象的主要特征。“关于事物特征的记忆表象,是与整个事物的记忆表象相结合,并且作为这一结合的突出部分保留在头脑之中的。因此当人们有机会被唤起这特征的记忆时,也就必然联想起整个事物的表象”。所以作者所描绘的有限的“实景”,才可能引起观赏者丰富的联想,补充作品中留下的空白和没有表现出的部分。而这样的作品,更易于引发观赏者的审美创造欲望,因而也更具有美感。课文中的写景抒情散文,也不乏这方面的例子。比如《小石潭记》中作者无一字写水,但是我们在阅读、想象中却能够感受到那游鱼、细石,无一不是处在清澈见底的潭水之中。当然,阅读教学和艺术鉴赏的艺术精品,出自名家之手,不是学生们一朝一夕的功夫便能模仿到的,但是在阅读欣赏中可以培养起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激发出审美创造的欲望,这已经不是仅仅有利于写作的事了。总而言之,美的事物要美的心灵去发现、创造,而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又将创造美的心灵。我们认真地指导学生写好写景抒情文章,便是在实践着这一真理。
【有关写景抒情作文五篇】相关文章:
有关写景抒情作文四篇01-29
有关写景抒情作文4篇01-24
有关写景抒情作文三篇11-13
有关写景抒情作文6篇10-26
有关写景抒情作文3篇10-18
有关写景抒情作文六篇09-16
有关写景抒情的诗句06-20
关于写景抒情作文10-12
写景抒情作文8篇08-09
写景抒情作文10篇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