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草鞋的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草鞋的作文1
小时候,我常去外婆家玩。每一次都会看到门后挂着一双简陋的草鞋,我很好奇,问外婆:;外婆,这是您穿的鞋子吗?是呀,这是我以前穿的鞋子;外婆回答道。见我一脸诧异的样子,外婆跟我讲起了她以前的事。
;在我十二三岁的时候,就是穿着这样的草鞋,蹚过门前那条小溪,走过一条条小路,上学去的。我还穿着它在地里干过活,在山上放过羊,在猪棚里喂过猪……双草鞋随着岁月的流逝,已显得苍老了许多;颜色灰黄,沾满灰尘,前面已破了一个洞,鞋底已经磨损了,两边也已经被刮坏了。这么破旧的草鞋留着有什么用呢?我想,于是,我问外婆:;外婆,您现在已经有了几双保暖、耐用的布鞋了,要这草鞋有什么用呢?;外婆只是笑笑,并没有说话,也许是认为我太小,听不懂吧。
几年后,我又去了外婆家,进门时,特意看了看门后,果然,门后还是挂着那双草鞋。外婆见我,把我迎进门。我终于忍不住了,说:外婆,您现在已经有了漂亮、美观的旅游鞋和舒适的休闲鞋了,还要这;简陋;的草鞋干嘛?又没有什么用。外婆心平气和地说:;跟你说了你也不懂。;我有些不服气地小声嘀咕道:这双草鞋本来就没有什么用,不说就不说嘛。外婆似乎听到了,叹了一口气,说:;是啊,现在可好了,每家都富了,不像我们以前了……;我听后,思潮起伏:是啊,现在的中国跟以前不一样了,她在强大,在繁荣……
今年,我又去了外婆家,又看到了那双挂在门后的;简陋的草鞋。
评语:以鞋为线索,通过鞋的变化反映祖国的变化,人民生活富足,社会不断进步!人物的心理刻画还显苍白,感染力也需要加强!
草鞋的作文2
星期日,我整理房间时,发现柜子里“躺”着一双面已磨损破旧的皮鞋,鞋面的颜色已有些发白了。“这破皮鞋,在卧室占着空间,扔掉算了。”我皱紧双眉自言自语,提起皮鞋急匆匆地往外走,恰好被爱管闲事的奶奶撞见了,“舒怡,你提着皮鞋干吗?”奶奶惊奇地问。“把它扔了。”我随口说。“怎么?你是说把它给扔了?”奶奶大吃一惊。“不就是一双旧鞋嘛,留着也没用。”我毫不在乎地说。“你呀,真是的,生活太幸福了就糟蹋东西。”奶奶摇了摇头,接着说:“像当年,我向你这么大年纪时别说穿皮鞋,连布鞋也穿不起呢,家里连旧草鞋也舍不得扔呢。”“什么?草鞋也可以穿,草鞋是什么样儿的?”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事实,紧追不舍。
奶奶开始滔滔不绝地向我介绍:“那时候的草鞋是用稻草棕绳人工编织的,鞋的前面有几条对称的草绳,就算鞋带了,草和棕绳编织在一起,就是鞋底。鞋带一绑,鞋子前后都向里边翘起,脚被棕绳子绑得紧紧的,挠得痒痒的。那时,只要有鞋穿就心满意足了,哪里谈得上舒服呢!”“哦!原来是这样呀!”仔细一想,那鞋真像威尼斯的小艇一样,两头尖尖的,真是不敢想像,那时,人们穿着这样的鞋子怎么走路。
“爸爸也穿草鞋吗?”“你爸爸不穿草鞋了,那年代他已经有解放鞋穿了。”奶奶笑着回答。“解放鞋是什么样的?”我急切地追问。“解放鞋的面是绿色的,胶底,系鞋带的,鞋头圆圆大大的十分显眼,看起来样式十分古板。那时候,有一双解放鞋就不错了,只有上学才穿。如果天气不好,从泥泞的古道上走过,鞋子湿透了沾了泥巴,回家得马上洗,用炉子上的火烘干,再保存起来。”奶奶一板一眼地说。听奶奶过去的鞋,看我们现在的皮鞋,我的心中涌起幸福感。眼前的皮鞋款式很多,有平底的,尖头的,圆头的,颜色多样,鲜艳的红色,美丽的粉色,庄严的黑色……连鞋油都发明了,一擦就亮呢!
从简单的草鞋到古板的解放鞋,再到款式新颖的皮鞋,这不是祖国发展的见证吗?
草鞋的作文3
沿着江岸的蜿蜒,穿过拍岸的涛声,草鞋街就蜷缩在城墙脚下。我选择城墙一角,面向台阶腑下身,拾阶而下,将头和目光放低,才在拥挤的人群里,挤进这条街道。
在城墙脚下,这条从清朝开始因卖草鞋而得名的草鞋街,现在已找不到一双草鞋了。我只能解除羁旅的束缚,解掉已踩甩鞋跟的皮鞋,让脚底在草鞋街上,直接感受尘世的冷暖。
那天,我已迈过时序的门槛,踏入新春佳节,火红的灯笼在商铺门楣高挂,只是锈蚀的锁头,透不出一丝光亮,让我窥见尘封的流年。人群里,那些凌乱的脚步,已塞满了草鞋街的春天,而我还能清晰地分拣出踩踏过街上青石的屐痕,只是那些贩子叫卖的声音,虽然十分响亮,但仍旧叫不出符合宋朝词牌的韵律。
在草鞋街上,我赤着脚来回走动,虽没有卖到草鞋,但我总算看见了时光倒流的影子。那些高挂在草鞋街上的斗笠,早已滴干了清朝的雨,鱼篓也清空了渔歌,那些感染过风寒的浅唱,就像我如泣如诉的歌声,早已与城墙上那些裂缝暗自相连。
曾与我久违的风吹来了。风,掀开了我的衣襟,让我身上不能守住一片叶子的秘密,更让我无法拥有一棵树的影子。在草鞋街上,我确实没有看见有草鞋卖,只是看见城墙上那些不同时期的砖头,形状如同一块块药膏,医治着此座城市的伤痛。此刻,我无法找到合适的语句,写出那条草鞋街以及城墙沧桑的历史,我只能默默地把踩过的'青石再继续踩亮一次。然后,让我的诗稿披上衰衣,遮掩岁月的沧茫。
在草鞋街的尽头,我是最后一个被折返的人,在我转身的时候,我发现有一根蕨草,在草鞋街旁的裂缝里,冒出了绿芽。
草鞋的作文4
庙里的僧人生活清闲,但是有一个又苦又累的苦行僧。
朝日升起之前,苦行僧就踏上了庙外泥泞的小道;日薄西山之后,方见苦行僧劳累的背影隐没在庙院之内。苦行僧,顾名思义“苦”字当头,一年四季风雨无阻,要出门化缘,要为整个庙里的生计奔波,还要兼顾同邻庙的联系。
有人发问:“为何宁愿当一个三餐难饱、两腿不停的苦行僧?为何不去当一个闲扫落叶的小沙弥呢?”小沙弥一年只要换一双草鞋,而苦行僧一年穿破的鞋足有一签那么多。
面对他人的质疑,这个苦行僧只是一笑了之。方丈看中了他,时时找机会教他佛学道理,苦行僧深得方丈的宠信。
但是,随着岁月浊流侵染,这个曾经默默劳作的苦行僧开始厌恶日复一日机械无味的奔波,目光开始向别处投去。完美主义的方丈发现了这个细微的变化,他认为一招之失必定难成大器,他开始用更为严厉的方式教导他眼中的优秀弟子。
终于,忍耐多年单调生活的苦行僧在一个夜晚脱下了脚上的草鞋—他动了凡心。面对花花世界,他寻花问柳,放浪形骸。
多少天后的一个深夜,他在梦中陡然惊醒,纸窗外皎洁的月光落在他的掌心,他为失足而心惊。他披衣而起,连夜赶回寺庙。
,师父,请您再收我为徒。”苦行僧跪在布满露珠的草地上乞求。“不。”完美主义的方丈闭着双眼,摇了摇头,“你的罪孽深重,不得超度。你就像这草鞋,”方丈信手指着佛堂角落的草鞋,“一旦沾了泥淖之污,就不可能再开花了!”
苦行僧失望地离开了。
第二天,方丈进佛堂,惊讶地发现草鞋上竟开着几朵零星的蓝色小花,花儿摇动着,像在召唤着什么—方丈蓦然惊醒。
方丈大彻大悟:人的一生作为万古一瞬中真实而短哲的存在,难免会遇到点滴的过失或片刻的错误。而真正完整的人生在于失足之后能有一颗向善的心,用心中的光明照亮人生,再次起步。
这夜,方丈圆寂。微风拂过,草鞋上的蓝色的小花欲落。
草鞋的作文5
奶奶已经编不动草鞋了。
当奶奶将已经做了大半辈子的活放下,我仿佛看到了一棵古柏弯下了它倔强而挺拔的背。奶奶不再编草鞋了,这对我无疑是一种无法释怀的缺憾。
依稀记得我尚处于幼年阶段时,夏天的夜晚吹来习习清凉的风,星星点缀着墨黑色的夜空,眨着眼睛看着我。我坐在院子里,奶奶坐在我旁边,戴着老花镜,一点一点编着草鞋。奶奶的手黝黑,青筋在上面蜿蜒,但粗糙的手指一点也不笨拙,灵活地在草鞋上飞舞,好像艺术家在谱写着曲子。
我在老家的院儿里长大,看着院里的那棵古树茂盛又衰败,看着鸟儿飞来又飞走,看着奶奶的草鞋越编越多,动作却越来越慢。有什么东西悄悄溜走了,是什么呢?我那时还不知道。但我知道已经很久了,人们很久都不再穿草鞋了。
那为什么奶奶还在编呢?当我把疑问问出口时,奶奶笑着和我说:“我年轻的时候就在编草鞋了,看着一双双草鞋在我手中成形,然后送到需要它的人手上,这也是一种幸福。一晃这么多年了,早已习惯做的事情,突然放下反而不习惯了。就当是一种乐趣罢,总比无所事事要好得多。“
确实,没有事情做,生活好像失去了一块。
这话是几年前,奶奶还再编草鞋时告诉我的。现在的老家,院里的老树不再茂盛,鸟雀飞去了别人家的院里,而院子的主人,也已经衰老的可怕。父亲惦记着奶奶的身体,把她接进了城里,而那些寄托着奶奶心血的草鞋,却被永久尘封在老家的院里,仿佛刻下了封印,不再醒来。我感受到了,奶奶的心仿佛一潭死水。如今的她衰老的更快了,脑子也不再清晰。而我的心中,也空落落的,像丢了一大块。
我想,丢了的,应该是草鞋中的岁月吧。
奶奶的一辈子,我的童年,被岁月拉走,锁在草鞋里,被奶奶编织。终于有一天,草鞋编完了,但是它啊,却也被封印起来,带着奶奶的、我的记忆永久沉睡,将缺憾深深刻在我的心中。
哦,草鞋!哦,岁月带来的缺憾!
草鞋的作文6
那是在全国人民都挨饿的三年。父亲在公社的粮库工作。有一阵子,粮库里有一堆玉米,是响应政府号召,留着备战用的。父亲望着散发着清香的玉米,想起骨瘦如柴的妻子和饥肠辘辘的儿子,他痛苦地向玉米下了脚。每天下班时围着玉米踢两脚,回到家将草鞋里的几粒或几十粒玉米洗净,捣碎,放进锅里煮两碗稀粥。虽然看到了两张幸福的笑脸,但父亲还是心有不安。父亲,这个父亲,宁愿背负良心的谴责,宁可自己饿死,也绝对不允许自己的妻儿饿死。最终,父亲的草鞋救活了母子,但父亲只到死也没有吃过一顿饱饭。
后来,父亲的儿子替他还了那笔良心债。
还有一位母亲,家里有两个孩子和一个婆婆,全都饿得奄奄一息。她负责给村里推磨。想到孩子和婆婆,万般无奈之下,她开始偷吃磨道上的生粮食。只是囫囵吞下去,并不嚼。回家用一个盛满清水的瓦罐,然后取一支筷子深深探进自己的喉咙,将那些还没消化的粮食吐出来,给婆婆和孩子们煮粥。虽然母亲胃里的粮食,让父母和孩子熬过了最艰苦的三年,但母亲的胃从此却是空的——因为习以为常的动作使她一吃东西就想起了瓦罐,然后又是吐……
那是三年的艰难时期,对于我们70后出生的人来说,是无法想象和体会这个父亲和母亲的艰辛和心酸的。对于父母,可以有很多的词句赞美:“可怜天下父母心”,“母爱是世上最宽容的爱”,“父爱如山”等,因为我们都是父母抚养成人的。无论在哪个时期哪个年代,我们的世界,我们一代又一代的父母,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我们是否感受和感恩过父母育儿的心吗?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生活条件的不断优越,有时我们只知道享受父母给予的爱,但我们是否应该更加爱他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