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第一次月考试卷

2017-06-07 高中三年级

高三生物第一次月考试卷

第Ⅰ卷 选择题(共3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6道小题,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

B.动物细胞间质的物质中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可用胃蛋白酶处理动物组织

C.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它的组成元素有C、H、O、N,部分含S、P

D.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也是线粒体、中心体、叶绿体等生物膜的主要成分

2.下列物质或结构中含有糖类的是

①ATP ②DNA ③染色体 ④细胞膜 ⑤脂肪 ⑥淀粉酶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⑥ C.①②③⑥ D.②③④⑥

3.黄曲霉毒素是毒性极强的致癌物质,常藏身于霉变的花生和玉米等种子中。研究发现,黄曲霉毒素能引起细胞中的核糖体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这一结果将直接导致人的胰岛B细胞中的

A.细胞膜被破坏 B.染色体被破坏

C.细胞内大量酶的合成受到影响 D.胰岛素合成受到影响

4.下列有关生物的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酵母菌、乳酸菌都是细菌,且都能进行有丝分裂,遗传都遵循遗传定律

B.酵母菌、乳酸菌、硝化细菌都不含叶绿素,且都是分解者,都能进行有氧呼吸

C.乳酸菌、硝化细菌、蓝藻都是原核生物,且都有细胞壁,体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分子

D.乳酸菌、硝化细菌都是异养生物,在电镜下可观察到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

5.据报道,PBA和TUDCA两种化合物有助于糖尿病治疗,这两种药物可以缓解“内质网压力”(指过多的物质如脂肪积累到内质网中使其出错的状态)和抑制JNK基因活动,以恢复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正常血糖,并已对Ⅱ型糖尿病小鼠进行实验并获得成功。以下对此分析错误的是

A.肥胖与Ⅱ型糖尿病的病因有关

B.内质网功能出错影响了胰岛素的合成

C.JNK基因活动受抑制是Ⅱ型糖尿病的另一病因

D.Ⅱ型糖尿病小鼠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与高尔基体有关

6.科学家揭示出电压控制的钾通道,这些通道是负责K+进出细胞的看门蛋白质,它们在神经和肌肉细胞上的作用,与晶体管在计算机中的作用一样。这一成果从另一侧面证明了细胞膜具有

A.免疫功能 B.识别功能

C.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D.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7.阳光穿过森林空隙形成的“光斑”会随太阳移动和枝叶的摆动而移动。右图表示一株生长旺盛的植物在光斑照射前后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CO2和释放O2有关的变化曲线,此曲线说明

A.光斑照射前光合作用无法进行

B.光斑照射开始后,光反应和暗反应迅速同步增加

C.光斑照射后O2释放曲线的变化说明暗反应对光反应有限制作用

D.CO2曲线AB段变化说明进行暗反应与光照无关

8.ATP是细胞内直接的能源物质,可通过多种细胞途径产生(如下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过程和b过程都有[H]的生成

B.a过程和b过程都要在细胞器中进行

C.O2由红细胞进入肝脏细胞的线粒体使肝脏细胞内的ADP含量迅速下降

D.①②在物质和能量上都可成为互逆反应

9.下图1、图2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图3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变化,图4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1所示细胞中共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图2所示细胞中共有0条姐妹染色单体

B.处于图3中B→C段的是图1所示细胞;完成图3中C→D段变化的细胞分裂时期是后期

C.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 图4中d所示的情况

D.图4中a可对应图3中的B→C段;图4中c对应图3中的A→B段

10.有关细胞凋亡、坏死与癌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坏死常引起炎症;细胞癌变,代谢增强

B.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细胞癌变不受基因控制

C.细胞坏死,膜的通透性降低;细胞癌变,膜的黏着性增强

D.细胞癌变,细胞周期延长;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变短

11.据CCTV-1台2007年1月8日报导,哈佛大学的科学家研究发现,从怀孕妇女胎盘的羊水中发现的干细胞在实验室培养后生成了多种人体器官组织,如骨骼、血管、肌肉、神经以及肝脏等。以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个实验证明了干细胞具有一定程度的分化全能性

B.这些骨骼、肌肉、血管、神经等的形成是细胞分裂与分化的结果

C.从羊水中提取的干细胞与其生成的肌肉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不一样

D.这些干细胞可以生成更多种类、更有价值的人体细胞,将有助于更多的医学用途

12.右图为先天愚型的遗传图解,据图分析,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若发病原因为减数分裂异常,则患者2体内的额外染色体一定来自父方

B.若发病原因为减数分裂异常,则可能患者2的父亲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发生了差错

C.若发病原因为减数分裂异常,则患者l体内的额外染色体一定来自其母亲

D.若发病原因为有丝分裂异常,则额外的染色体是由胚胎发育早期的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不分离所致

13.科学家在细胞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线粒体因子——MTERF3,这一因子主要抑制线粒体DNA的表达,从而减少细胞能量的产生,此项成果将可能有助于糖尿病、心脏病和帕金森氏症等多种疾病的治疗。根据相关知识和以上资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线粒体DNA也含有可以转录、翻译的功能基因

B.线粒体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C.线粒体因子MTERF3直接抑制细胞呼吸中酶的活性

D.糖尿病、心脏病和帕金森氏症等疾病可能与线粒体功能受损相关

14.果蝇的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现有一个果蝇体细胞,它的每条染色体的DNA双链都被32P标记。如果把该细胞放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使其连续分裂,那么将会在第几次细胞分裂中出现:每个细胞的中期和后期都有8条被标记的染色体

A.第1次 B.第2次 C.第3次 D.第4次

15.人类的X基因前段存在CGG重复序列。科学家对CGG重复次数、X基因表达和某遗传病症状表现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统计结果如下(注:密码子GCC——丙氨酸):

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CGG重复次数不影响X基因的转录,但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B.CGG重复次数与该遗传病是否发病及症状表现有关

C.CGG重复次数可能影响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

D.遗传病症状的轻重与蛋白质中丙氨酸的多少有关

16.关于下列图解的理解正确的是

A.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表现在图中的④⑤⑥

B.③⑥过程表示减数分裂过程

C.左图中③过程的随机性是子代Aa占1/2的原因之一

D.右图子代中aaBB的个体在aaB-中占的比例为1/16

17.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Ⅰ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B.Ⅱ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可能不等于女性

C.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者全为男性

D.由于X、Y染色体互为非同源染色体,故人类基因组计划要分别测定

18.粮食问题是当今举世瞩目的迫切问题之一。改善农作物的遗传性状、提高粮食产量是科学工作者不断努力的目标,如图是遗传育种的一些途径。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若要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图示新品种小麦,可选图中E→F→G的育种方法

B.H→I、 J→K都必需用到与G过程相同的技术操作

C.C→D和H→I过程都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D.图中的遗传育种途径,A→B所表示的方法具有典型的不定向性

19.在自然界中,生物变异处处发生;下面是几个变异的例子:①动物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突破“死亡”的界限成为不死性的癌细胞;②杂合体(Rr)的红花豌豆植株,产生了基因型为rr的白花植株后代;③R型活细菌与S型细菌的DNA混合后转化为S型活细菌;④某同卵双胞胎兄弟,哥哥长期在野外工作,弟弟长期在室内工作,哥哥与弟弟相比脸色较黑。上述四种变异的来源依次是

A.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环境改变

B.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环境改变

C.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

D.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环境改变

20.对于人类的某种遗传病,在被调查的若干家庭中发病情况如下表。据此所作推断,最符合遗传基本规律的一项是

注:每类家庭人数150~200人,表中“+”为发现病症表现者,“-”为正常表现者。

A.第Ⅰ类调查结果说明,此病一定属于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第Ⅱ类调查结果说明,此病一定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第Ⅲ类调查结果说明,此病一定属于隐性遗传病

D.第Ⅳ类调查结果说明,此病一定属于隐性遗传病

21.某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生活着一群昆虫,经调查翅的长度和个体数的关系如右图中曲线(纵坐标为翅的长度,横坐标为个体数量)。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昆虫的性状分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

C.在生存斗争中,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

D.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

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

22.假设某动物种群中,最初一对等位基因B、b的频率B=0.75,b=0.25,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B基因的频率不断降低,若干代后B、b的频率B=0.25,b=0.75,则在整个进化过程中,群体中基因型为Bb的频率变化规律是

A.不断增加 B.不断降低 C.先增加后降低 D.基本不变

23.右图表示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A.在单侧光作用下,若胚芽鞘生长素浓度向光侧为a,则背光侧为b

B.将植物体水平放置,若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c,则远地侧为d

C.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植物茎的作用,则曲线Ⅱ表示对根的作用

D.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双子叶杂草的作用,则曲线Ⅱ表示对单子叶作物的作用

24.2010年2月27日3时34分(当地时间)一场里氏8.8级强烈地震袭击智利中南部。在抗震救灾中,发现有些在废墟下由于肌肉受到挤压导致局部组织坏死但仍保持清醒的幸存者,当移开重物被救出后,却因肌肉大量释放肌红素、钾等物质迅速进入血液,结果造成人压着没事,救出来后最终因心肾功能衰竭而不幸去世的情况。下列与之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移开重物前,应先为伤者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使血液中的有害物质随尿液排出

B.有些刚被救的伤者,其内环境稳态已经遭到破坏,无法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C.因严重缺水,幸存者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量减少

D.心肾功能衰竭是由于遇难者血浆渗透压过低所致

25.下图为种子发育过程和种子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种子含水量以及营养物质积累量的变化,据图分析,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有关植物激素的作用不正确的是

A.首先出现的是CK,其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

B.其次增加的是GA和IAA,参与有机物向籽粒的运输与积累

C.ABA促进种子贮藏蛋白的基因表达,并促进种子的脱水干燥,有利于种子的萌发

D.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激素调节的特点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

26. 如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传输信息的几种方式,甲状腺激素反馈调节、神经递质释放和性激素传输信息的方式依次是

A.1、2、3 B.4、2、3 C.4、1、3 D.4、2、1

27. 试判断一个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在添加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河豚毒素(Na+通道蛋白抑制剂)后,是如何变化的

clip_image024

28. 8月的北京天气炎热,第29届北京奥运会沙滩排球场地上运动员维持水平衡调节尤其重要。请问下丘脑在水平衡调节中的作用不包括

A.渗透压感受器 B.分泌促激素 C.调节中枢 D.传导兴奋

29.右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M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分化形成E细胞

B.图中“某物质”最可能是淋巴因子

C.人乳头瘤病毒侵入人体后,也需要体液免疫对其发挥作用

D.E细胞接触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

30.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右图表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0~a年,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是稳定型

B.a~b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C.b~c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增长

D.c~d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J”型增长

31. 右图反映了种群密度变化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若环境条件稳定,持续时间长,则足以使一种生物被竞争排除或发生生态位变化

B.若环境条件频繁变化,则常常不出现竞争排除现象

C.海洋和湖泊中浮游植物种类繁多,这是因为这些水体的环境因素较为稳定

D.自然群落中的竞争排除现象是有限的,这是因为自然环境总是不断变化的

32. 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

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

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

33. 梅托斯(Meadows)于1970年提出的一个“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环境污染”模型(如右图)。根据模型分析,人口激增不会导致发生的是

A.土地资源利用过度,因而不能继续加以使用,导致粮食产量下降

B.自然资源因世界人口激增而发生严重枯竭,工业产品的产量也随之下降

C.环境污染严重,进一步加速了作物的减产,人口大量死亡乃至停止增长

D.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呈现恶性循环,最后导致地球毁灭

34. 正确选择实验材料,是得出正确结论的前提。下列有关实验材料的选择,正确的是

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

提取并研究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甘蔗、甜菜的块根

公鸡的成熟红细胞

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洋葱根尖根毛区细胞

35. 某生物小组为测定适合杨树枝条扦插的最适NAA(萘乙酸)浓度,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

①配制相对浓度依次为2、2.5、…6的NAA溶液9份。②将杨树枝条随机均分为9份,并将枝条的基部分别浸泡到1~9号NAA溶液中。③一天后,取出枝条分别进行扦插。④十天后,对扦插枝条的生根情况进行统计并记录。下列选项中,属于该实验单一变量和无关变量的是

A.枝条的生根数量;枝条的长度、生长状况等

B.NAA(萘乙酸)的浓度;枝条生根数量

C.NAA(萘乙酸)的浓度;枝条的长度、生长状况等

D.枝条的长度、生长状况等;NAA(奈乙酸)的浓度

3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以“研究××病的遗传方式”为子课题。下列子课题中最为简单可行且所选择的调查方法最为合理的是

A.研究猫叫综合症的遗传方式,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

B.研究青少年型糖尿病,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C.研究艾滋病的遗传方式,在全市随机抽样调查

D.研究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4分)

二、必做题(5小题,共39分)

37.(8分)氨基丁酸(GABA)作为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神经递质,在控制疼痛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作用机理如右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1)GABA在突触前神经细胞内合成后,贮存在内,以防止被胞浆内其他酶系所破坏。当兴奋抵达神经末梢时,GABA释放,并与位于图中上的GABA受体结合。该受体是膜上某些离子的通道。当GABA与受体结合后,通道开启,使某种离子内流,从而抑制突触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上述过程除了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外,还体现了细胞膜具有功能。如果用电生理微电泳方法将GABA溶液施加到离体神经细胞旁,可引起相同的生理效应,从而进一步证明GABA是一种性的神经递质。

(2)释放的GABA可被体内氨基丁酸转氨酶降解而失活。研究发现癫痫病人体内GABA的量不正常,若将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抑制剂作为药物施用于病人,可缓解病情。这是由于,从而可抑制癫痫病人异常兴奋的形成。

(3)图中麻醉剂分子嵌入的结构是 ,它的嵌入起到了与GABA一样的功能,从而可 (填“缩短”或“延长”)该离子通道打开的时间,产生麻醉效果。

38.(6分)下图甲为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图乙虚线方框内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箭头表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雪兔和狼之间有明显的种间关系是 。

(2)假如北极狐的食物1/2来自雷鸟,1/8来自植物,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北极狐种群增加的能量为80kJ,若不考虑其他变化的影响,则植物增加的能量是 kJ。

(3)图乙中C代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 。

(4)下表表示图乙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

分析上表可知,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106J),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从能量输入和输出来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

39.(8分)下图示与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等相关的细胞代谢问题,请回答:

(1)图甲中所示的①~④物质中,相当于细胞有氧呼吸的终产物和反应物的依次是 (填写标号),图甲中的A阶段的场所为。在细胞有氧呼吸过程中出现的类似于②的物质产生于细胞的 中。

(2)小球藻在适宜条件下繁殖很快。在图乙的装置(a)和(b)中,用相同培养液,在光下分别培养小球藻,观察最初的变化。

①B试管中小球藻繁殖速度的变化是 (加快、减慢),其原因是A瓶中的 。

②C试管中小球藻繁殖速度的变化是 (加快、减慢),其原因是D瓶中的 。

40.(7分)在外界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的情况下,人体的内环境仍能维持稳态。

(1)当环境温度高于38℃时,人体只有通过 方式散热,该过程的调节方式是 。

(2)人在炎热的环境中大量出汗后, 细胞产生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同时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分泌 。

(3)下面是人工免疫治疗H1N1流感的实验,请完善实验步骤并预期结果:

实验原理:注射外源抗体可治疗H1N1流感。

实验目的:验证康复者血清能治疗H1N1流感。

实验材料:健康小白鼠、H1N1病毒液、未患过H1N1流感的小白鼠血清(A)、患H1N1流感后康复的小白鼠血清(B)等。

实验步骤:

① 取年龄、体重、性别、身体状况相同的若干健康小白鼠,平均分为两组,标记为甲、乙。

② 。

③ 。

④ 。

预期结果: 。

41.(10分)某蛾类是二倍体生物,其茧有白色和黄色两种颜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B和b ,D和d)共同控制,显性基因D控制以白色素为前体物合成黄色色素的代谢过程中的某种酶的合成,而显性基因B存在时可抑制D基因的表达。其生化机制如右图所示,据此回答:

(1)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原因是: 。

(2)若基因型分别为BbZDW和BbZDZd的两个杂合雌雄蛾交配,子代出现结白色茧蛾的概率是。

(3)现有基因型不同的两个结白茧的雌雄蛾杂交,产生了足够多的子代;子代中结白茧蛾与结黄茧蛾的比例是3∶1。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是BbZDZD×BbZDW,还可能是。

(4)若d为隐性纯合致死基因(ZdW也是纯合致死基因型,Zd的雌雄配子均有活性),则该种蛾中结黄茧的基因型有种,若此蛾类的某一种群中开始时雌雄比例为1∶1, B和b的频率比为1∶1, D和d的频率比为3∶1,则该群体自由交配一代后,所有存活子代中结黄茧的个体占 。

三、选做题(本题共2小题,只选择1小题作答,共15分)

42.(15分)微生物在人们的生活生产中无处不在,为人们生活增添了诸多乐趣。

(1)很多家庭都会酿酒。

①酿酒时先将米煮熟的主要目的是 。

②冷却到30℃后才能加酒药的原因是 。

③如果时常开坛盖舀酒,不久酒就会变酸,其原因是 。

(2)中国的臭豆腐驰名中外,历史悠久。臭豆腐外观青色,“闻着臭,吃着香”。在臭豆腐的制备过程中,常用的微生物主要是,在此过程中,豆腐相当于微生物生长的。

(3)在腌制泡菜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用水封坛的作用是;欲检测泡菜在腌制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使用检测试剂后颜色的变化是。

(4)为获得一种能高效降解农药的细菌(目的菌),往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合物,将初步筛选得到的目的菌转至固体培养基上,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是;获得菌落后继续筛选,接种过程中接种环常采用灭菌;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处理后才能倒掉,这样做是为了,常用灭菌方法是。

43.(15分)科学家从某些能无限增殖的细胞质中分离出无限增殖的调控基因(prC),该基因能激发许多动物细胞分裂,这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前景。请回答以下问题。

(1)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促进动物细胞融合常用的诱导因素是 。

(2)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时有两次筛选,第1次筛选的目的是 ,第2次筛选的目的是 。

(3)有人提出,可以直接通过基因工程导入该调控基因来制备单克隆抗体,其思路如图所示。请回答:

①酶A是指 ,酶B是指 。

②对已导入重组质粒的Ⅱ进行“检测”的目的是 ;题目中Ⅱ所指的细胞是 ,Ⅲ所指的细胞具有的特点是 。

③若将目的基因转入胚胎干细胞中,胚胎干细胞也能够发育成转基因动物,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可以增殖而不发生,但通过体外定向诱导,能培育出人造。

(4)也有人提出用细胞核移植技术构建重组细胞来生产单克隆抗体,试用相关的图示及文字表示该过程:

【高三生物第一次月考试卷】相关文章:

高三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06-06

高三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06-07

高三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06-07

高三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06-07

初中物理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试卷06-07

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06-05

高一下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06-05

第一次月考总结12-09

【热门】第一次月考作文11-01

高三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高三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